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马克思说: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全体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B .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C . 亚历山大东侵的足迹远达印度河流域 D . 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如图文化成就的发明创造者是古代( )

A . 中国人 B . 印度人 C . 波斯人 D . 阿拉伯人
3、下列文明的传播,属于和平交流方式的是( )

①阿拉伯数字传播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亚历山大东征 ④大英博物馆陈列圆明园文物

A . ①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4、下列哪一部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促使了新航路的开辟?( )
A . 《大唐西域记》 B . 《马可·波罗行纪》 C . 《荷马史诗》 D . 《天方夜谭》
5、《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写道:“意大利人只是借用了指南针,它是从中国经穆斯林传到落后的欧洲的。”这里的“穆斯林”是指( )
A . 古印度人 B . 阿拉伯人 C . 马其顿人 D . 古罗马人
6、古印度的 “计数法”、中国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欧洲。“他”是( )
A . 古印度人 B . 阿拉伯人 C . 古巴比伦人 D . 古希腊人
7、13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年,他认真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此书是( )
A . 《荷马史诗》 B . 《天方夜谭》 C . 《战争与和平》 D . 《马可•波罗行纪》
8、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对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 古代印度人 B . 古代阿拉伯人 C . 古代罗马人 D . 古代希腊人
9、阿拉伯数字现在被世界广泛使用,它的发明者是( )       
A . 中国人 B . 印度人 C . 波斯人 D . 阿拉伯人
10、在历史小知识的课堂讨论中,小华和小文就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什么人的问题发生了分歧,假如你是仲裁者,你的答案是(    )
A . 阿拉伯人和印度人 B . 埃及人和阿拉伯人 C . 印度人和阿拉伯人 D . 印度人和苏美尔人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明同学课后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的读书笔记及提出的问题。请你一起参与他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材料一  明成祖即位后,欲向海外炫耀中国的富强,决定派人出使西洋。1405年6月.郑和首次奉命出使西洋。他率领一支有62艘船,载有将士27800人和大量金、帛、货物的船队出海。据史载,郑和的宝船,船身最大者长约44丈,宽18丈。

    1405-1433年间,郑和率舰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后期的几次远航中,郑和的船队载有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节,还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明朝赠予和交换的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的是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达官显贵享用的奢侈品。

材料二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由3艘帆船、9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驶入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茫茫航行,他们连陆地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发现了一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原来是一个海岛。大家高兴得犹如绝处逢生,一同登岸。哥伦布到达古巴和海地后就返航西班牙。1502年,他进行了第四次航行,但还是没有看到中国的影子。

1497年7月.达·伽马率领4艘帆船(共载有160人)从葡萄牙起航,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再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洋。达·伽马在印度卖出他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织品之后,便买进胡椒、肉桂等香料,于1499年返回葡萄牙。这批货物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辟了当时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根据材料一、二,完成下表。(A选项目填写,至少填3个)

历史事件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

1492-1502

1497-1499

船只数




人数




次数




成就




(2)根据上表,说说与新航路开辟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郑和远洋航行的壮举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废止?请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唐书·日本传》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谴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出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三 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传出一条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阿富汗内战期间,塔利班(信奉伊斯兰教)最高领袖下令摧毁全国所有的佛像,包括世界闻名的具有2000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石雕立式佛像--巴米扬大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隋唐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归纳出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有哪两种?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3、阅读材料回答: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哪一帝国?它的第一任皇帝是谁?
(2)中国的丝绸是经过哪条商道传入该帝国的?在这条商道上东西文明的传播者是哪国人?
(3)该帝国最初两百年经济繁荣,盛极一时,请用一句大家所熟悉的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