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8小题)
1、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宗法制
D . 分封制
2、下列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种姓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3、《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4、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形成
B . 封建制开始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蚩尤
D . 大禹
6、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为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 )
A . 炎帝、尧
B . 炎帝、黄帝
C . 黄帝、尧
D . 尧、舜
7、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8、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 黄河中游
B . 长江下游
C . 珠江三角洲
D . 辽河流域
9、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 . 奖励耕战
C . 推行县制
D . 重农抑商
10、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 .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 种植技术的发展
C . 建筑技术的进步
D . 饲养水平的提高
1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 . 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 . 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12、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 . 建造干栏式房屋
B . 种植粟
C . 铸造司母戊鼎
D . 使用甲骨文
13、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 .
B .
C .
D .




1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宗法制
15、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自然条件
B . 生活习惯
C . 生产工具
D . 劳动技术
16、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王位世袭制
D . 科举制
17、“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 推行县制
B . 奖励耕织
C . 奖励军功
D . 编制户口
18、《史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文景之治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判断题 (共6小题)
1、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同学们都非常高兴的在烧烤食物。
A . 正确
B . 错误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世袭制”被“禅让制”取代。
A . 正确
B . 错误
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A . 正确
B . 错误
4、小齐同学很喜欢看电视剧《封神榜》,当看到周文王在牧野战胜商纣王并建立了西周时他乐不可支。
A . 正确
B . 错误
5、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 . 正确
B . 错误
6、甲骨文在中国己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 (共3小题)
1、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 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 房屋里。
2、 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中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 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四、综合题 (共3小题)
1、看图片可以感受历史,下面是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尧、舜、禹的图像。
(1)请你按生活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
(2)请你写出与黄帝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和东方的部落联盟首领各一位。
(3)在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谁?这种制度叫什么?
(4)这些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你认为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
2、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史书中的历史】
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
(1)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阳城,如果将此都城进行复原,除了城堡、宫殿外,还会有什么国家机构?
(2)图二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哪一国王迁都到此?
(3)图三中的文物叫做“利簋”,是有关武王克商唯一的直接文物遗存。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才闌师。易又吏利金。用作旜施公宝尊彝。”(大意是周武王攻伐商纣王,在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在适当的位置上。经过黄昏到第二天的早晨,就把商国攻打下来。之后过了七天在辛未日,周武王在闌师,赐给右史利青铜。利用赏赐所得的青铜制作了这个祭祀祖先旜公的青铜簋。)
这里的“甲子朝”指的是哪一年?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哪里?
(4)此史料反映出商纣王时期实行了怎样的统治?这一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出土的这些石农具表明当时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
(2)世界上已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制造于什么朝代?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在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铁器的使用为当时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创造了条件?
(4)通过对以上几个划时代历史时期的问题探究,你有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