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B . C . D .
2、选出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磨(zhé) 本(zhé) 腾(zhē) B . 天(cān) 差(chēn) 考(cān) C . (héng) 行(héng) 蛮(hèng) D . (jiàng) 壮(qián) 迫(qiǎng)
3、对下面是对课文《白杨礼赞》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 . 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 . 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 . 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4、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 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 , 好不清冷。 B .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 , 不容抹杀。 C . 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微不至 D .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因此,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 . 中国女排击败了在赛前经过周密的准备的古巴队,一举进入了争夺雅典奥运会冠亚军的位置。 C .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 D .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6、“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选出与“傲然”相近的一个词(   )

A . 正直 B . 朴质 C . 严肃 D . 坚强不屈
7、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美国,一部佳作未必卖座,而卖座的不一定是上乘之作。       

A . 但美国影评界却公认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二者兼备。 B . 但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却被美国影评界却公认为是卖座的佳作。 C . 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美国影评界公认为二者兼备。 D . 美国影评界认为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是卖座的佳作。
8、“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句中“宛然”一词的含义是(   )

A . 曲折 B . 婉转 C . 完全 D . 仿佛
9、读课文《白杨礼赞》,“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句中“佳树”指的是(   )

A . 柳树 B . 白杨树 C . 松树 D . 榆树
10、为下列句子选词填空(    )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着西北风。

A . 对抗 B . 抵抗 C . 抵御 D . 抵挡
1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全部正确的是(  )

开kěn( ) 积雪初róng( )  jiàn( ) 视     纵横jué( )荡

A . 垦  融  贱  决 B . 恳  融  贱  决 C . 垦  融  贱  绝 D . 垦  溶  贱  决
12、读课文《白杨礼赞》,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出景色的“单调”,就赞美白杨树来看,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A . 欲抑先扬 B . 对比烘托 C . 欲扬先抑 D . 反衬照应
13、读课文《白杨礼赞》,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作用是(    )

A . 用贵族化的楠木反衬白杨的平凡而伟大。 B . 用平凡而伟大的白杨树反衬楠木贵族化的丑态。 C . 抒发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的愤恨鄙弃之情。 D . 抒发对楠木自居高贵的批判之情。
14、《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

A . 生存环境不平凡 B . 生长繁育不平凡 C . 内在精神不平凡 D . 外在形象不平凡
15、读课文《白杨礼赞》,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 .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 .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 原名      ,字      ,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       》《      》等。本文体裁是      ,“礼赞”含有      之意。

2、读课文《白杨礼赞》,白杨树象征了      ,尤其象征了      

3、《白杨礼赞》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4、阅读《白杨礼赞》,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①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      

②白杨树自身的不平凡表现在      

③白杨树内在的不平凡表现在      

5、《白杨礼赞》中“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 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线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2)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3)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      ,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      ,突出酸枣树的      

2、                                                                                                              白 杨

袁 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把爸爸的思路引了过来,他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那么,《白杨》是      ,《白杨礼赞》是      

(2)《白杨》和《白杨礼赞》一样,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