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3:常见的化学反应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 . 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 . 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 .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

 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CaO中起催化作用 B . 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C .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3、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 . a和c是反应物     B . d一定是催化剂 C . X=2.0      D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4、在地球上空10~50km的大气层中,集结着大量的臭氧分子(O3),形成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辐射的危害.但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以M代表其化学式),逸散到大气中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简示为:M+O3→MO+O2 , MO+O→M+O2 . 据此判断“氟里昂”在破坏臭氧层的反应中是(  )

A . 催化剂 B . 还原剂 C . 氧化剂 D . 稳定剂
5、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 , 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 .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 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 . 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6、

某同学利用初中科学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条铜的“旅行路线”,每条路线中的每次转化都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来实现的,那么,每条路线中可能都有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17 C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 . 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
8、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 . 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C . 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D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9、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B . C . D .
10、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采取实验进行检验:将混合气体先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无明显现象产生,导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再通入放有炽热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发现试管中有红色物质出现.最后将试管中导出的气体通入放有白色硫酸铜粉末的U形管,未见有明显现象产生。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
A . H2 B . H2和CO2 C . CO D . H2、CO2和HCl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

分别表示N2、H2、NH3 . 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2)氢气与氮气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比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

2、最近电茶壶等不锈钢食具容器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关注.不锈钢中有铁、碳、硅和锰.有些食具容器所用不锈钢材料锰含量较高,若材料中的金属锰析出超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

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Fe2O3+3CO 2Fe+3CO2该反应      分解反应;(选填“是”或“不是”)

(2)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不锈钢材料中锰若析出进入人体胃中,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产物中锰元素化合价+2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已知碳、铁和硅等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①C+O2 CO2 ②Fe+2HCl═FeCl2+H2↑ ③Si+2NaOH+H2O═Na2SiO3+2H2

请从反应前与反应后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角度,归纳出3个反应的共同规律      

3、分析、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在C+2CuO 高温 2Cu+CO2↑与CO+CuO Cu+CO2两个反应中,C和CO都是将CuO还原为Cu的物质,故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
(1)上述两个反应中还原剂的化合价变化规律:      
(2)根据你的规律,判断反应Fe+H2SO4=FeSO4+H2↑中的还原剂是      
4、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谈究.实验结束后,老师另外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一起参与思考.

(1)图甲装置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气球仍胀大的是      (选填“A”、“B”或“A和B”)
(2)若图乙装置内Na2CO3溶液的质量为5克,滴入试管的稀盐酸质量也是5克,装置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发现NaOH浓溶液质量增加0.22克,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上述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②原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原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④反应后试管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3)请你选择(2)所填的其中一项,通过计算确定其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2、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

如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______。

(2)
A . 否定相应的理论 B . 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 . 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2、

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

实验序号12
m1(MnO2)/g   
m2(KClO3)/g   
m3(试管)/g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ρ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2+2KClO3 2KMnO4+Cl2↑+O2

第2步:2KMnO4 K2MnO4+MnO2+ O2

第3步:K2MnO4+ Cl2 2KCl+ MnO2+ 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3、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 )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 2 )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4、阳春市八甲中学九(7)班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

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手帕烧坏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不燃烧

    

(1)推测实验⑤的现象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5、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处理废金属材料(主要是生铁、镀锌铁皮)时,溶液发烫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SO2、C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aSO3难溶于水;

II.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它褪色,上述其它气体不能。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为了验证处理废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 把它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观察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

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所需药品并完成实验(药品可重复选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碱石灰(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①写出E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      

②若观察到      (填装置序号)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有CO2

③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原气体中有H2无CO。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g,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能吸水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反应前总质量/g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g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g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g

m

(1)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2)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g,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钙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3:常见的化学反应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