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政治协商制度
2、201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将迎来成立50周年纪念日。西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②“一国两制”政策的落实

③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发展  ④兄弟省市区的无私援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新中国的成立
4、“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彭德怀在一次战争之后的古文。下列哪一幅图与这次战争相符(    )
A . B . C . D .
5、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 . 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 .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下表是“1952年美、中、印三国人均钢和电产量对照表”。为解决表格中反映的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国家

工业指标

美国

中国

印度

人均钢产量(公斤)

538.3

2.37

4

人均发电量(千瓦时)

2949

2.76

10.9


A . 重工业 B . 农业 C . 商业 D . 纺织业
7、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耕地(亩)

牛(头)

犁(只)

房屋(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A . 土地改革开始前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9、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解放战争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10、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④②①
12、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运动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三大改造
13、“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特区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厦门 D . 汕头
14、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实行“一国两制” C . 建立直辖市 D . 建立特别行政区
15、下图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祖国的和平统一 C . 经济体制改革 D .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希望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民族区域自治 C .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 “一国两制”
17、洗雪百年国耻,标志彻底结束西方对我国殖民统治的事件是(    )
A . 香港回归 B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澳门回归祖国
18、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 武力解决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入联公投”
19、2013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终将走在一起。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 . “求同存异”的方针
20、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B .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C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 . “另起炉灶”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求同存异”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22、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下列哪位伟人相关?(    )
A . 孙中山 B . 毛泽东 C . 周恩来 D . 邓小平
23、下列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而颁布的法律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 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B .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 .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 . 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25、1964年10月,我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 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图一:某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                 图二:某村农民领取包产剑户合同书

材料二: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2.5

2.1

2.2

3.1

5.2

9.8

(1)材料一中图一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党中央会发动这一事件?
(2)材料一中的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对这一事件有何高度的评价?
(3)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
(4)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得益于我国的什么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把几个严重失误列举出来: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1)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的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

序号

表现出来的党内共同错误

图片

      

      

      

      

(2)“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①②③”的探究,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共同的经验教训?
(3)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请你说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三:下图为某网站的一个页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当地农民是通过什么运动获得了土地的?该运动有何重要意义?图二使农民走上了怎样的道路?
(2)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该页面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掀起这一改革浪潮得益于哪一次重大会议?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4、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材料一: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材料一中,中国外交的结果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标志性影响?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举出两例即可)
(4)【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下是“2013年新疆和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表”。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新疆

8510亿

11.1%

7296

9.6%

19874

10.9%

西藏

807.67

12.1%

6578元

15%

22561

11.6%

材料二:2014年2月11日,海峡两岸双方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张王会”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表示将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等。

◇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他在祭文中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希望将台湾海峡建构为和平及合作之海。

(1)材料一中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西藏新疆两地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两岸人民,同属中华”说明了什么?当前形成了对台怎样的基本方针?
(3)你认为台湾未来的最终前途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