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面这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 中轩敞者/为舱 D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对下面句子加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余核舟一。(赠) B . 启窗而,雕栏相望焉。(看见) C .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 . 而计其长不盈寸。(尚,竟然)
4、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

A . 中轩敞者为舱。 B . 通计一舟,为人五。 C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B . C . D .
6、下列加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有仙则(出名)  是马也,有千里之能(虽然)  印书籍(用雕版) B . 刻之(随即)   贻余核舟一(曾经)   神情与苏、黄不(属于) C . 以纸帖之(就)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   启窗观(表顺承) D . 何陋有(的)   唐人尚未盛为(指“板印书籍”)   蒻篷覆(指代船舱)
7、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为宫室、器皿、人物。 B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 为字共三十有四。 D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读课文《核舟记》,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 .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 . 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 .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9、结合全文《核舟记》,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 .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 .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 .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10、下面对选文《核舟记》,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 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 .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 . 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1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 余核舟一(贻:赠) B . 能以寸之木(径:直径) C .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 . 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12、读课文《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 . 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 . 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 . 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 . 东坡、鲁直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13、读课文《核舟记》,“船头坐三人……其色丹。”对这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总分总关系 B . 先总后分关系 C . 先分后总关系 D . 并列关系
14、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 . 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 . 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 . 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1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次成为东道主的中国在努力    着智慧。

②不少国有企业在注重收益的同时,利用相互支持、相互    、联络感情的名义,在企业之间相互宴请、相互发钱、相互慰问。

③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民间组织一致     , 共同支援灾区,关注灾后重建。

A . 挖掘 勾通 申明 B . 发掘 勾通 申明 C . 发掘 沟通 声明 D . 挖掘 沟通 声明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读课文《核舟记》,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作用是      

2、《核舟记》说明的对象是      

3、《核舟记》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      

4、读课文《核舟记》,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左刻“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5、读课文《核舟记》,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      

三、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画扇(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公呼至询(指代制扇者) B . 负之也(故意) C . 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 . 付之曰(把)
(2)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以上两段文字出自       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       ,核舟雕刻的是       的故事。

3、阅读《核舟记》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___________,鲁直居___________。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___________手执卷端,___________手抚鲁直背。鲁直___________手执卷末___________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___________足,鲁直现___________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___________膝,诎___________臂支船,而竖其___________膝,___________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给下列各字注音。

                        

(2)在文段横线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