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3小题)

1、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说明(    )

①智慧创造财富   
②勤劳创造财富     
③科技创造财富    
④金钱创造财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2、我们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喝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  )
A . 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 .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首不同的诗篇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 . 艰苦奋斗 B . 改革创新 C . 团结统一 D . 渴望独立
4、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

①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②强烈的爱国心

③是一个虚伪骄傲的民族  ④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世界各国积极防范和阻击甲型H1N1流感

③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④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实现首次太空漫步 

⑤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①④ D . ③④⑤
6、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经保持了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B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 C . 中华文明让世界其他各国的文明黯然失色 D . 世界各国的文明都出自中华文明
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格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塞翁矢马,焉知非福”

③“礼之用,和为贵”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8、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要获得财富就必须(    )

①靠勤奋劳动  ②有发现财富的慧眼  ③等待机遇到来  ④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9、“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 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宫 B . 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 C . 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 D . 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
10、在今天,我国公民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3.7元用于社会救助,还有的用于国防及科技术研究等方面。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税收(    )
A .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B .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 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D .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因此要求(    )
A . 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B . 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C .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履行义务 D . 非法渠道取得的收入可以不纳税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    )
A . 智慧与开拓精神 B . 劳动 C . 资本与管理 D .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13、四川有一个马依村,海拔2600米,土地贫瘠,道路崎岖。村民们每10天逢集时才能吃到大米,肉一年最多吃3次。从中,你读到的信息有(    )

①他们的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

②造成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的自然环境恶劣

③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

④他们无权享受我国社会发展的成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为了咱们父母为了咱的娃,也为了更多的高楼大厦,我们进城闯天下。身上沾泥,脸上挂汗花,历经艰辛不怕风吹雨打……兄弟姐妹把胸膛挺起来,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未来,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一改编自《农民工之歌》 
据此回答小题。
(1)上述材料反映出农民工的状况是(    )

①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主体

②他们进城闯天下是为了给城里盖高楼大厦

③他们吃苦耐劳、坚毅乐观

④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为使农民工的将来和其他人群一样拥有好年华,需要国家(    )

①农民工自强不息

②政府着力解决他们面临的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子女就学等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③城市人改变对他们根深蒂固的歧视态度

④国家出台法律,使农民工享有的权利有法可依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付出并不需要回报 B . 关爱别人就要牺牲自己 C . 玫瑰的香味很浓,即使已经送人了,自己手里还留有香味 D . 付出的同时也有收获,在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最美好的情感
16、如图反映了(    )

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要把扶贫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17、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但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努力,这种说法(    )
A . 承认世界上没有公平 B . 肯定了人们对公平追求的必然性 C . 否定了公平的存在可能 D . 否定了任何社会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18、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被盗国宝“我想回家”图片时,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或认识有(    )

①落后就会挨打

②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就是追回国宝

③近代以来,我国的灿烂文化遭到列强的严重破坏

④建设现代化中国,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9、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了“长征精神”,新时期出现了“航天精神”,对这两种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②它们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③ 长征精神已被航天精神取代,长征精神已经过时   ④它们都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0、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三大差距: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这告诉我们(    )

①我国在科技领域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

②我国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③我国目前在世界上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④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1、李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这个案例说明(    )

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

③取得不当的利益,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

④任何人不得将他人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2、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______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
A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 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D . 实现超级大国
23、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下列行为中,属于平等的是(    )
A . 刁某通过送礼给领导,谋取了好的工作岗位 B . 工商管理人员李某放纵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 C . 王某处理事情时袒护他的亲戚 D . 班干部选举中,根据选票多少来确定班长

二、简答题(共4小题)

1、观察图《习俗遇到现实》,完成下列任务或回答问题

(1)这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2)请写出两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日期。
(3)我们应该如何健康、文明过节?
2、怎样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强的母亲说:“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材料二:初中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1200元。

(1)请指出材料一中“儿子”的不正确行为。(要求:请写出三种,语句完整)
(2)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使用零花钱?
(3)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
4、阅读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关键词: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专家指出:“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把蛋糕做得更大,而且要“切”得更公平,更好地“惠及十几亿人口”。这就要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国家为什么要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
(3)为了把蛋糕“切”得更加公平,国家做了些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