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攻坚。(共10小题)
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北平郊外_____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风依然轻抚着
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
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①四百多年里,它一面(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②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 )。
③只是在她( )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④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舍弃世界观,把心灵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
②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绝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
③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
④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绝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
[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 , 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为神妙动听。
[2]北平郊外, , 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
②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
③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④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 ”
①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
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
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⑤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 得淋漓尽致。
②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虽然注重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的关注,但文字却 着泥土的芳香。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 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和社会背景。
[1]对于这种 , 他总觉得是一种施舍,而不是 。
[2]他一向认为, 粗心一回,仅仅是一个 , 不能说他必然要吃亏在粗心上。
①恩惠 ②偶尔 ③偶然 ④恩赐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10小题)
, 。
, 。
, 。
, 。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青玉案 · 送山谷弟贬宜州
黄大临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垂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黄大临,黄庭坚之兄。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眼儿媚
阮 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
爱因斯坦
苗 千
爱因斯坦(A1bert Einstein,1879—1955)这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因为对理论物理学的开创性贡献,早已成为“天才”的代名词和科学界的标志性人物。全世界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和书籍多如牛毛,我们不可能通过一篇短文来总结爱因斯坦的天才或他的理论,如果只从科学史的角度去考量这位物理学家,就会发现他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
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的爱因斯坦,在早期并不像很多传说故事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且有语言障碍的小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了超强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据他自己讲述,他第一次对自然界感到好奇,来自他爸爸送给他的一个小罗盘,那个始终坚定指向一个方向的罗盘指针使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自然界的神奇。
15岁时爱因斯坦追随做生意失败的父母到意大利求学,后又转学瑞士,在学风开放的阿劳中学补习一年后考取了苏黎世理工学院,接受数学和物理学教育。随后,这位天才留在了充满着让他喜爱的自由气息的瑞士,却因找不到教职而成了专利局的一名小职员。当学术成就开始被全世界认可后,他开始执教于苏黎世大学,随后离开瑞士,执教于布拉格,后来又回到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德国柏林。
回顾爱因斯坦早年的求学和执教经历,与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音乐家约翰•克里斯多夫倒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少年时期对德国的沉闷空气感到压抑,之后游历欧洲,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但最终在他们的作品中仍旧体现了德国思想和文化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完全无法忍受德国的应试教育,他因此选择在瑞士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在工作轻松的伯尔尼专利局做小职员的同时,丝毫没有放弃对“同时性”进行不懈的、深刻的思考,最终发展成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正是在瑞士放松自由的氛围中,他和几位好友成立了“奥林匹亚学院”,一起研读哲学和物理学的经典著作,以马赫、庞加莱和休谟等人的思想为后盾,对牛顿经典物理学发起挑战。
爱因斯坦在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之后,回到了德国。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认识到德国在彼时仍然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柏林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学家;另一方面,成熟的爱因斯坦可能对于表面显得僵化、教条的德国式思维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的广义相对论,固然有着天才的迸发,但也有对于自然规律深刻的认识和艰苦卓绝的追求,这正是德国精神的体现。这位终生追求物理学和谐统一的物理学家喜欢莫扎特远胜于贝多芬,他认为贝多芬是在创造音乐,而莫扎特只是从天堂中把音乐“拿来”。他做出这个评论的时候,不会知道后人评价他开创广义相对论同样经历了像贝多芬一样孤独而悲壮的奋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因斯坦受到德国纳粹政府的胁迫出走美国,他的再次出走成为德国作为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开始凋零和美国科学界崛起的标志。这位一生热爱和平的物理学家作为美国公民度过了他平静的下半生,他的经历,不仅是传奇,俨然成为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小题)
表述如下:
① 登陆第三军医大学网站,选择预约挂号栏目。
②
③
④
⑤最后,于就诊当天到西南医院预约挂号诊台取号或者退号。
小晗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小嵩超过了。
妈妈对小晗说:“小嵩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①? ”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高兴; 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②。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③! ”
小晗看着父母,自语道:“我该听谁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