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2、2018年深圳市体育部分中考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 . 实心球
B . 引体向上
C . 200米跑
D . 立定跳远
3、下列给出的光学器件中,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是( )
A . 投影仪
B . 放大镜
C . 万花筒
D . 照相机
4、光从空气中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 , 则折射角可能是( )
A . 0。
B . 35。
C . 60。
D . 75。
5、一瓶冰冻的矿泉水在室温下逐渐熔化。瓶内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变小(或降低)的是( )
A . 体积
B . 质量
C . 密度
D . 温度
6、“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纳米
B . 微米
C . 毫米
D . 厘米
7、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深圳市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应超过( )
A . 9mg
B . 9g
C . 9kg
D . 9t
8、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⑤
C . ③④
D . ③⑤
9、医生为心脏病患者诊断时,常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跳。使用听诊器是为了( )
A . 增强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B . 加快心脏跳动时的频率
C . 增大心脏跳动时的振幅
D . 改善心脏跳动时的音色、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B . 所有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C . 固体升华时都要吸收热量
D .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1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盒密封的罐头,被宇航员带到太空中,它的质量不会改变
B .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 .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大的密度大
D . 同种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12、制作近视眼镜时需要选用的镜片是( )
A .
B .
C .
D .




13、下列自然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的水
B .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 . 秋天早晨,笼罩大地的雾
D . 冬天,深圳梧桐山上出现的霜
14、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海市蜃楼一光的色散
B .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 . 水中倒影一光的折射
D . 形影不离一光的直线传播
15、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一酒精蒸发时放热
B . 寒冷的北方室外大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C .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一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D .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16、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 |||
水 | 1.0x103 | 冰 | 0.9 x103 |
水银 | 13.6 x103 | 干松木 | 0.4 x103 |
酒精 | 0.8 x103 | 铜 | 8.9 x103 |
煤油 | 0.8 x103 | 铝 | 2.7 x103 |
A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17、在深圳市区道路两旁,到处都可看到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D .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18、2016年7月22日,深圳市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 )

A .
B .
C .
D .




1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B .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
C . 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小
D . 可见光和紫外线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20、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眼睛“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1、同学们此时正在进行期末考试,深圳市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 . 物态变化是液化,吸收热量
C . 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 . 物态变化是凝华,放出热量
22、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前,要先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过程中,某同学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值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
A . 将游码向左移动
B . 将有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 将游码向右移动
D . 将右端甲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23、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是( )
A . 3:5
B . 5:3
C . 2:1
D . 3:1
24、甲乙两人从同一起点出发,朝相同的终点做直线运动。甲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乙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3m/s。则甲乙谁先到达终点( )
A . 甲
B . 乙
C . 同时到达
D . 无法确定
二、实验、作图题(共4小题)
1、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读图:

(1)如左图所示,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为 ℃,其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其正面a呈圆弧形,这样从A方向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液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我们用它能看到液柱被放大后正立的 像。
(2)如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这种晶体在50℃时处于 态,加热12分钟时该晶体处于 态。
3、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如左下图所示)。此时,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光屏位置,才能使像变清晰。
(2)根据此实验,说明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由于像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所以看不清楚物体。
(3)如右上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蜡烛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②把蜡烛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③把蜡烛放在 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透镜40cm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沦:A.此像一定是倒立的;B.此像一定是放大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哪些? (填结论前的字母,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4、小勇在山上拾到一块鹅卵石,他想知道这块鹅卵在的密度,于是他找来天平、量筒,按表格中的顺序进行了测量:
(1)请将表格中的三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石块的质量m石/g | 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cm3 | 石块放入后的总体积V总/cm3 | ② | 石块的密度 |
① | 50 | 60 | 10 | ③ |
(2)本实验的原理是 。
(3)若在测量石块质量的过程中,当他向右盘添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测;当拿掉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接下来他应该 ,才能准确测出石块的质量。
(4)在测量过程中,小勇若先测量石块的体积,然后马上测量石块的质量,则他测量的密度值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2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2、质量是158g的空心铁球,外表的总体积是25cm3 , 已知铁的密度
,水的密度
。求:


(1)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铁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四、综合开放题(共1小题)
1、同学们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甲图所示的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会偏 ?(选填“高”或“低”);
(2)乙图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差不多,但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丙图所示。分析图象得知:水的沸点是 ℃;
(4)B、C两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