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6 求索真理的历程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5小题)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事物发展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
①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与认识的结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③认识只有服务于实践才彰显其意义 ④认识有多深刻决定了实践能走多远
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
②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①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实践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④实践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①实践可以促进谬误与真理相互转化
②不同的生活实践是不同意识产生的根源
③人们的认识因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④认识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反复性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真理性的认识
④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动力
②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的属性
①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
③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①任何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②意识和物质是不能统一的
③认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④物质的运动变化遵循内在规律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②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③有利于人们克服认识的片而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④表明真理和谬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①意识与变化的物质具有一致性
②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目的性
④对抗战时间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科学实验是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③科学研究旨在超越历史条件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④科学的认识方法能突破人类个体认识的有限性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材料:“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望一甲子,中国弹星箭船的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飞行,无不是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在艰辛中铸就辉煌,航天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中国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地面模拟实验,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航天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行到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我国一步步坚实地迈向太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成了练完备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探索浩瀚宇宙、发现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根据材料,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为什么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有一些毕业生却并不急着找工作,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些年轻人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即工作”模式,被称为“慢就业一族”。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的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有的“准备自己创业”。
对于“慢就业”,持反对态度者认为,“慢就业”是那些不努力的年轻人为自己开脱的说辞。许多所谓慢就业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的主动选择;在就业行情并不乐观、就业焦虑弥漫的情况下,提倡“慢就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持赞赏态度者则认为,和“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主动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更成熟、更理性。希望社会能够包容“慢就业”,让“慢就业”者可以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是如何看待人们关于“慢就业”的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