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25 文化创新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5小题)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
①文化创新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①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②须无意识接受中秋文化的熏陶
③要对中秋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应该保持和发扬优秀中秋文化
①文学创作要从社会现实出发,不能有虚构成分 ②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文学创作要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 ④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③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①广泛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②从社会现实出发,不能有虚构成分
③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④认真观察社会与生活,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
①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①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销本国价值观 ②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④防止经济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③繁荣文化市场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美术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扎根生活的画家
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②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
③易于引导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④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影响
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求同存异,重视文化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材料:2016年9月4日晚,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外名曲《春江花月夜》与《月光》合奏,《高山流水》与《天鹅湖》起舞……在交响乐的伴奏下,灯光、音乐、舞蹈、实景相互交织在一起,亭台楼阁、桥梁、荷塘等鲜明的中国元素,第一次在室外水上表演,结合新的全息投影技术,诠释“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晚会主题。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场景再次令世界震惊,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最忆是杭州》“辐射”出来的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采茶舞曲”清新灵动,舞动勤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美丽的爱情传说演绎美好情感;“高山流水”礼遇知音,世界大同;“欢乐颂”热情好客,和平共进。在恢弘的场景下,情意并茂的演奏,观感细腻又不失心灵震撼;激发爱国情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给世界震撼和共鸣。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以下是几位同学谈节目火爆原因:
同学甲: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篇章,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油然地生长出民族自豪感。
同学乙: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同学丙:参加诗词大会的100余位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独臂女孩张超凡,修车大爷王海军,抗癌农民白茹云,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为何倍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