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琵琶行(节选)》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4小题)

1、《琵琶行(节选)》的作者是      。诗题中的“行”是      

2、辨析下面多音字

①举酒欲饮:             

②幽咽:                    

③铁骑: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两项是(    )。


A . 阳(xún)           花(dí)           嘈(cāo)        歇(zàn) B . (xián)     幽(yè)             瑟(sè)        破(zhà) C . (sháng)        掩(yǎn)         西(fǎng)      相(yāo) D . (bó)             慢(niǎn)   (bèng)         叶(fēng)
4、指出下列加线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 (tú 移动)    迁(zhé 降职) B . 然(mǐn 忧郁)   人(jiá  商人) C . (sè  滞涩)   铁(qí 骑兵) D . 虾蟆(hámá,古地名)  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5、古今异义区分

(1)似诉平生不得志

古义:        今义:      

(2)凝绝不通声暂歇

古义:        今义:      

6、解释下面带下划线的词语

①寻声暗问弹者谁:      

②添酒回灯重开宴:      

③弦弦掩抑声声思:      

④低眉信手续续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⑥间关莺语 花底滑             

7、找出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8、指出下列加线字古今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于是写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在……中心;今:提醒小心) B .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穿戴;今:治理)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C . 暮去朝来颜色故(古:容貌脸色;今:色彩)    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突然;今:暂时) D .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以前,刚才;今:向前方)   低眉手续续弹  (古:随着;今:书信)
9、指出下列句子中“向”字,与“凄凄不似向前声”相同的一项(    )。


A . 天姥连天向天横 B . 失向来之烟霞 C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 . 磨刀霍霍向猪羊
10、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中“等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等闲识得东风面 B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C . 万水千山只等闲 D . 等闲平地起波澜
1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 . 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 . 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 . 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12、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 主人下马客在船 B . 终岁不闻丝竹声 C . 秦时明月汉时关 D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3、《琵琶行(节选)》中“行”属“歌行体”古诗的标志,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  )。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 ④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 ⑤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 . ①③④⑥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③④⑤
14、按要求用原文《琵琶行》诗句填空。

①描写乐曲声音轻细的诗句:      

②描写乐曲声音流畅的诗句:      

③描写乐曲暂时停歇而使人迷失其中,引起内心愁绪的诗句:      

二、问题理解(共9小题)

1、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 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 . 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 . 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 . 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2、下列对诗歌《琵琶行(节选)》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两句写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B . “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叠词摹声,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 C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音乐激越雄壮、惊心动魄,达到高潮。 D . 诗人忘记送别友人,倾听乐声抒发感慨,正是因为诗人与琵琶女有相同的身世。
3、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B .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 . “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哄动京城的辉煌。
4、指出对下列景物描写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隐隐点染了聆听琵琶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B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写出诗人谪居荒僻之地悲凉凄清的情景,映衬出诗人的寂寞与苦闷心情。 C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不幸者的沦落之情全融进音乐之中,所以声声扣人心扉,更加“凄凄”感人,听者已不是“悄无言”,而是“皆掩泣”,表达了“满座”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5、对《琵琶行(节选)》中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6、对《琵琶行(节选)》的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 . “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7、诗中有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其意象不同,内涵各异,试分别分析之。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江浸月。

②车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8、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诗《琵琶行(节选)》中前后也出现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9、赏析诗《琵琶行(节选)》 , 你认为作者描写音乐如此感人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内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根据提示,将描写乐曲声的比喻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形容乐声粗重的:      

形容乐声轻细的:      

形容乐声流畅的:      

形容乐声冷涩的:      

(2)对文段中句子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 .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2、阅读下面的唐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琵琶行(节选)》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