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课《论美》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攻坚(共15小题)

1、加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重叠  重逢  重创 B . 相处  处所  处理 C . 着眼  着重  着陆 D . 角色  角落  角逐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古道,如今已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 B . 班会上,在同学们指出了王军的许多缺点后,他锋芒毕露 , 百般辩解。 C . 一个又一个的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 转过水榭,是一条回环曲折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走过石桥,美景亦复如是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是借助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 B . 《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记叙了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作者叶圣陶。 C .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美》中认为:“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D .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奇丽多姿的富春江山水,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4、给下面这段话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    )。无论是令人厌(     )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cè(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    )的艺术品。

A . zhuó  wù   侧   伦 B . chú  è  测  论 C . chù   wù   测   伦 D . chù  è  侧  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篇调查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 . 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南宁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C . 美国不厌其烦地宣扬“伊朗核威胁论”,目的在于不断对伊朗施压,迫使其就范。 D . 是否能按时到达就在于他的努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①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②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③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④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②①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校园的夜晚很美丽,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 .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创立了“相地论”。时至今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仍然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C . 初三后期,同学们都感到十分紧张;通过李老师的这次心理辅导,对大家的帮助很大,同学们放松多了。 D . 一些学生长期迷恋上网,就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这种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方法。
8、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敬业与乐业》一文严格按照“引论---本轮---结论”的顺序布局谋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B . 《雨说》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借雨抒发了对祖国大地、对祖国大地上的儿童身后的爱心。 C .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莫泊桑,他与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D . 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据此,可将议论文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我们学过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驳论文。
9、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过多,就无需谈之色变。

③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凉拌菜的卫生情况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熟的海鲜时间长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海鲜和凉拌菜。

A . ②③①④⑤⑥ B . ③①②⑥⑤④ C . ③①②⑥④⑤ D . ②①⑥⑤④③
10、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è)级   惬(qiè)意 地(qiào) 玲珑(tì)透 B . (wǎng)(bǎo)贬   污(gòu)   泠泠(líng)淙淙 C . 峋(lín)  (jué)起 干(gù)       销声(nì)迹 D . (yùn)育 古(chà)  (sù)簌   分道扬(biāo)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      )的美;直线是(    )的美,曲线是(    )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     )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A . 流畅  流动  淡雅   婉转 B . 流动  流畅   婉转  淡雅 C . 婉转  流畅  流动   淡雅 D . 流动  淡雅   流畅  婉转
12、变换下面例句句式后,感情最浓烈、语气最强烈的一项是(   )。

例句: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A . 它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并发着美丽的银光。 B . 不能不说它确实是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并发着美丽的银光。 C . 它难道不是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并发着美丽的银光吗? D . 它确实是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并发着美丽的银光。
13、对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我者,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 . 孰:通“熟”,仔细。 B . 窥:偷看。 C . 美:以……为美。 D . 私:偏爱。
14、对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明日 , 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 . 明日:第二天 B . 孰:通“熟”仔细 C . 私:偏爱 D . 美:美丽
15、选出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①这封信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__           __。

②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_           __,他开心地笑了。

③语文老师精彩的演讲,让同学们_           __不已。

④这场音乐会,将音乐_           __的美,带给了广大听众。

A . 振荡    成果    赞赏    无与伦比 B . 震荡    成果    赞叹    无与伦比 C . 震荡    硕果    赞叹    美轮美奂 D . 振荡    硕果    赞赏    美轮美奂

二、古诗词名句填写。(共5小题)

1、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4、愁有价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愁有滋味,“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愁有重量,李清照说:“            。”

5、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戍边情怀的名句,请你任选一类写出连续的两句:             。      

三、阅读题。(共1小题)

1、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④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中的“至今”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上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什么又指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课《论美》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