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6小题)
1、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 ) (1)
A . 地球和金星之间
B . 地球和火星之间
C .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 木星和土星之间
(2)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 ) (2)
A . 地月系
B . 河外星系
C . 银河系
D . 总星系
2、“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1)
A . 行星的体积
B . 宇宙辐射的强度
C .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D . 适宜呼吸的大气
(2)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 (2)
A . 日照条件稳定
B . 有原始海洋
C .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 .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3、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范畴的有( )
①核能 ② 潮汐能 ③ 煤炭 ④ 风能
(1)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有线电话的突然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亚寒带地区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平均周期是11年;
④扬尘、沙尘暴天气的出现。
(2)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4、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纬度带,云量最多的是( ) (1)
A . 赤道
B . 北纬20°
C . 北纬40°
D . 北纬60°
(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2)
A . 大气云量
B . 大气厚度
C . 纬度
D . 大气密度
5、2017年9日,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地震致使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2)
A . 前后左右摇晃
B . 上下颠簸
C . 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 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6、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1)
A .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B .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 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
D . 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2)地球各圈层中( ) (2)
A . 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
B . 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
C . 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D . 岩石圈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7、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 ) (1)
A . 四川
B . 吉林
C . 广东
D . 新疆
(2)这种地貌的成因是( ) (2)
A . 风力侵蚀
B . 流水侵蚀
C . 冰川侵蚀
D . 风力沉积
8、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1)
A . 海水侵蚀
B . 风化
C . 冰川侵蚀
D . 流水侵蚀
(2)上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2)
A . 岩洞
B . 岩礁
C . 沙滩
D . 海岸
9、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圆轨道上,成功监测到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区,参与监测首个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 .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 .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 .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2)“慧眼”望远镜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 (2)
A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B . 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C . 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
D .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10、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会导致( ) (2)
A . ①增强
B . ②增强
C . ③减弱
D . ④减弱
(3)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早春时节霜冻的出现与图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 ) (3)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1、暑假期间,曲阜的小红到沿海某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示时间( ) (1)
A . 陆地气温较低
B . 正值夜晚
C . 海面气压较低
D . 海滨凉风习习
(2)她发现海边的风力比家乡较大,当地妇女多用纱巾遮面。这里风力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摩擦力④重力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2、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面左图所示;下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1)
A . 蒸发
B . 降水
C . 水汽输送
D . 径流
(2)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2)
A . 日出前后
B . 中午前后
C . 日落前后
D . 午夜前后
13、贵州群山深处的“大窝凼”是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喀斯特地貌群。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此建成启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据此完成下题。
“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
A . 风力
B . 流水
C . 冰川
D . 生物
14、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山景观,该地貌景观属于( )
A . 火山
B . 断块山
C . 背斜山
D . 向斜山
15、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中的这段文字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 ①②④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⑥
16、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1)
A . 降水量增加
B . 蒸发量增加
C . 下渗减少
D . 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图a中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2)
A . Ⅰ、Ⅱ、Ⅲ
B . Ⅱ、Ⅰ、Ⅲ
C . Ⅲ、Ⅱ、Ⅰ
D . Ⅰ、Ⅲ、Ⅱ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1、下面左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右图表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气温较高的是 。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 (市区或郊区)。
(2)在左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左图中,甲、乙之间与丙、丁之间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之间,理由是 。
(4)右图中,A地为 压中心(高或低),西安的风向为 。
(5)右图中,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下图所示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A、B两图分别为②、③两地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山岭的形成过程。
(2)乙、丙两处,更可能储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是 处。
(3)影响图中①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4)A、B两图所示地貌类型的名称分别为A ,B 。简述两图所示地貌形成过程的共同之处: 。
(5)图中显示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