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黄鹤楼》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 画中人。

A . 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 . 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 . 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 . 忧  乐   八百里大湖
2、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

A . 滕王阁 B . 黄鹤楼 C . 蓬莱阁 D . 岳阳楼
3、读课文《黄鹤楼》,文章为了突出黄鹤楼的特征,用到了(    )修辞。

A . 比喻 B . 夸张 C . 对偶 D . 想象
4、读课文《黄鹤楼》,以下属于文章介绍的黄鹤楼的内容是(    )。

A .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B . 黄鹤楼的巍峨高大 C . 登楼所见所感
5、译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州城西南(角落)   B . 遂以(名字)楼 C . 坐窥井邑(城乡)   D . 亦荆吴形胜(山川胜迹)之最也
6、下列句中“以”的意思有误的是(   )。

A . 遂以名楼(用) B . 以实奇(因为) C . 一儿以日初远(认为) D .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以为)
7、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 . 遂以 B . 亦荆吴形胜之 C . 重檐 D . 《神仙》之传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是(   )。

A . 事列《神仙》之传 B . 迹存《述异》之志。 C . 主人处处款之 D . 亦荆吴形胜之最
9、下列不是特殊句式的是(    )。

A . 遂以名楼。  B .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C .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D . 迹存《述异》之志。
10、下列对各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B .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参观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C .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 D .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11、对《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 . 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 . 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 . 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以“仙”字贯穿全文。
12、下面对课文《黄鹤楼》《于园》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 《黄鹤楼》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B . 《于园》写于园之奇,奇在磊石,运用了总分结合的写法,先总写一笔,再从“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这三方面来描述磊石之奇。 C . 《于园》的结尾部分由于园说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称赞它们都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的,但于园的假山则不能令人满意。 D . “耸构巍峨,高标”这一组对偶句,刻画了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突出表现了这座楼宇的高大雄伟。
13、译字有误的是(   )。

A . 尝驾黄鹤返于此   憩:休息 B . 霞敞           闼:门 C . 非显者           刺:报名帖 D . 井邑        窥:窥视
1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警察教授王大伟编写的歌谣刚一播出就深受听众喜爱,后来,他一发而不可收 , 编写出几十首押韵的警示语歌谣并结集成《平安歌谣》一书出版。 B . 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 . 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 , 大量抢购。 D . 如今,这里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镇,而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是厂房,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1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 , 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B . 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 , 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C .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 . 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 , 对此陈水扁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二、能力提升(共5小题)

1、课文节选自《      》,作者是            代人。黄鹤楼与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该文《黄鹤楼》介绍了      的特点,描述了      ,交代了      ,表达了      


3、请写出《滕王阁》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上句“      ”。

4、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请默写其中的两句。


5、《黄鹤楼》中直接赞美黄鹤楼景色的句子是: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黄鹤楼的美景由“      ”字总领。                                                   

(2)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      

(3)黄鹤楼故址在今天的      

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百丈山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其 沫 乃 如 散 珠 喷 雾 日 光 烛 之  璀 璨 夺 目 不 可 正 视。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黄鹤楼》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