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B . C . D .
2、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彩(yòu)  刻(juān)  草绵连(mǎnɡ) B . (jiù)  门(méi)  隐约错(cēn) C . (pǔ)  入(liàn)  丘岗坡(tuó) D . 取(jí)  深(suí)      断颓壁(yuán)
3、找出下列词语描写对象不同的一个词(   )。

A . 栩栩如生 B . 造型各异 C . 巧妙绝伦 D . 心旷神怡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或拼音有误的一项(    )。

A . wǔ( 庑 )殿            挑xìn(  衅  ) B . qióng(穹 )隆           静mì(  谧    ) C . 周定( fāng )       (    liú    )金 D . (   sù   )              (   bìng   )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B . 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 . 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D .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6、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________(形成 构成 结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阴大道。

A . 形成 B . 构成 C . 结成 D . 组成
7、阅读课文《巍巍中山陵》6—9段,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B . 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 C . “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这四个比喻构成两组对偶句。 D . “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起来气势磅礴。
8、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修改正确的是(   )。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座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诧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簏。

A . 座—坐 诧—咤 幕—墓 簏—麓 B . 滨—宾  煌—黄  驱—区  幕—墓 C . 麓—路  陵—灵  诧—咤  滨—宾 D . 郊—胶  座—坐  煌—黄  陵—灵
9、下列句子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A . 举例子 B . 列数字 C . 下定义 D . 分类别
10、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 . 听到湖中有人喊救命,正在散步的老张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B .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创造,无不巧夺天工 , 令人赞叹不已。 C . 这类经济节目办得栩栩如生 , 显现出编导很有水平。 D . 沉迷于游戏的的王刚面对同学善意的批评反唇相讥 , 不理不睬。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 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心。 B . 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 .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眼前。 D . 他迈着强健有力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为将香山饭店设计好,贝聿铭不但多次到香山________地形,还考察了全国各地的大建筑和园林。 

②右边一块浮雕,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________解放军的情景。 

③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________。

A . 观察  犒劳  远眺 B . 观察  慰劳  远看  C . 勘察  慰劳  远眺 D . 勘察  犒劳  远看 
13、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李宏国是一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人。  B . 我们衷心祝福国家国泰民安 , 明天会更美好。  C . 王海把教室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花枝招展 D . 赵刚画的蝴蝶真是栩栩如生
14、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 。

A . 关于这件事的内情,你不妨对我讲讲。  B . 你说吧,能不能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  C . 请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好吗?  D . 请把这件事的内情告诉我吧!
15、找出下列词语中描写对象不同的一个词。(   )

A . 留芳百世 B . 永垂不朽 C . 千古留芳 D . 隐约参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千年民族梦想的殷切期望,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一下子huì聚成为了只有百日的期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téng飞不再是梦想,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huì      聚   téng      

②给加线的字注音:底            

2、用提供的两组词各造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 

衣服  漂亮        。

鸟儿  笼子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改正。

慷慨激昂     草莽棉连    气势磅礴    极目远跳 

金壁辉煌     虎门销烟    叱吒风云    芳草如茵 

 ①                         

4、人们常用“手足”来比喻      

5、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时之景,皆有诗意.请你写出一句古诗词中描写任一季节美景的佳句,并注明季节。(多写一句加分,但须是写不同季节的)

季节       诗句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2)本段文字重点说明的是      

(3)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3)
A . 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 . 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 . 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 . 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
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1)根据上面的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

(2)从侧面看,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的形态描摹出来。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