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4、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5、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6、2016年央视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代表,西安是大唐文化的代表,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呼伦贝尔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7、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上演,演出节目包括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共9个曲目,整场音乐会中西合璧、精美绝伦,完美诠释了杭州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创新。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艺工作者是文艺创新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8、中国文字高端论坛2016年8月15日在宁夏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商讨了国家语委“十三五”重大研究专题“汉语汉字溯源及现代应用研究:汉字部分”的建设方案。该重大研究专题聚焦汉语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系统描述汉字的历史发展谱系;同时面向社会需求,开展汉语汉字的现代应用研究。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9、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仪式上,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截至2015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在全球发行量达5.67亿本,它是全球各国和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

①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独领风骚                        ②汉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③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厲感增强            ④《新华字典》在汉语学习中扮湞着重要角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0、

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思辨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变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由材料可以看出(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④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2、2017年2月5日,许昌市宣布撤销许昌县,设立建安区。这次改名,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中使用这些更具历史特点的地名,是因为(    )

①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这样做更有利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展示民族历史文化

③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独特作用,增强百姓自豪感

④更加突出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3、2017年3月12日,古老的罗马阿根廷剧院迎来中意文化碰撞的剧作一一京剧《浮士德》。不同于西洋歌剧,京剧《浮士德》短小精悍,剧情跌宕起伏,服装绚丽夺目,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得以淋漓展现。演出结束时掌声经久不息,演职团队两次返场谢幕,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在交流与传播过程中渐趋统一

③文化交流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极强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4、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
A . 多样性 B . 包容性 C . 灵活性 D . 独创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