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

年级:高一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

A . vD ,Δt1=0.10 s B . vD ,Δt2=0.06 s C . vD ,Δt3=0.10 s D . vD ,Δt4=0.04 s
2、如下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3、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 . 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B . 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C . 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D . 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4、某同学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 .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 . 电源的电压不稳 C . 电源的频率不稳 D .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过小
5、一同学从家中出发,沿平直的马路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设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图中能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v­t图象是(  )
A . B . C . D .
6、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减小误差(  )
A . 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大一些 B . 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小一些 C . 为使图线通过每个实验数据点,应使图线画成折线 D . 应使图线画成直线或光滑曲线,让实验数据点大致均匀分布在图线附近,对于个别离线较远的点可以舍去
7、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测量长度要有估计数字,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B .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 . 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时,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D . 为了减小误差,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要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8、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器材,常见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B . 它们都是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 C . 使用它们计时时,必须先拉动纸带,再立即接通电源 D .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
9、(多选)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
A . 复写纸放反 B . 使用了直流电源 C . 振针过短 D . 纸带运动过快
10、(多选)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 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 . 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 . 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11、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

A . vD= ,Δt1=0.10 s B . vD= ,Δt2=0.06 s C . vD= ,Δt3=0.10 s D . vD= ,Δt4=0.04 s
12、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13、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
A . B . C . D .
14、一同学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 . 打点计时器接直流电源 B . 电源电压不稳 C . 电源频率不稳定 D . 振针压得过紧
15、(多选)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减小误差(   )
A . 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大一些 B . 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小一些 C . 为使图线通过每个实验数据点,应将图线画成折线 D . 应将图线画成直线或光滑曲线,让数据点大致均匀分布在图线附近,个别离线较远的点可舍去

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

1、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 . 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 . 点不均匀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 D . 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2、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 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 . 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 . 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3、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过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      (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      (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            (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个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 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0.640

0.721

(4)如果打A点时开始计时,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在实验桌上有以下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直流电源、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小车、纸带、复写纸片、导线若干,在所给器材中,多余的器材有      ,还需要的器材有            
2、图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      s。

3、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电源,电压为      V。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 Hz时,仍按50 Hz计算,则测量的速度的数值比真实的速度数值      (填“偏大”“偏小”“不变”)。
4、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50 Hz的低压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      (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      (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5、                                          
(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如图所示。可求出A点到D点的距离是      cm。

(2)由实验数据可得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B点的瞬时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手拉动纸带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旁边附着一把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接50 Hz交流电源,根据纸带上点的排列情况可判定,手拉动纸带时,手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打C点时手拉动纸带的速度约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                                                  
(1)如图所示,小李用左手拿表,右手拿一支彩色画笔,小李的同伴牵动一条宽约1 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彩色画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 s小李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一个点,也可练习在1 s内均匀地点上两个点。这样就成了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由实验可知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越      ,纸带的速度与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      (填“有关”或“无关”)。

(2)小张以同一个打点计时器在固定频率下,测量小车拉动纸带甲、乙、丙、丁的运动速度,每次小车都是自右向左运动,四段纸带的长度都相同,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是_______。

(2)
A . 纸带甲打点均匀,表示车子的运动是匀速的,加速度是零 B . 纸带乙显示的平均速度与纸带甲相同 C . 纸带丙表示的小车的运动是先快后慢 D . 纸带丁表示的小车的运动是先慢后快
8、某同学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记为O、A、B、C、D、E和F,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05 cm、x2=2.35 cm、x3=2.46 cm、x4=2.70 cm、x5=2.90 cm、x6=3.10 cm。

(1)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表达式为vD=      ,速度值vD=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请根据以上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3)由v–t图象知小车在做      运动。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回答:

(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2)质点在5 s末的速度多大?
2、2016年里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里约市交警部门为了保障奥运期间交通安全畅通,为了能够准确检测车辆行驶情况,在公路上安装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大(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