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 温度 B . 熔点 C . 沸点 D . 凝固点
2、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 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3、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 . 立竿见影 B . 水中捞月 C . 三点一线 D . 一叶障目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 .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 .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5、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速度
6、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 猫的眼睛 B . 月亮 C . 闪亮的宝石 D . 煤气火焰
7、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和汽化 B . 凝固和液化 C . 凝固和凝华 D . 汽化和升华
8、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10℃ B . 人发高烧时人体温可达40℃ C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 . 正常的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Hz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2.6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km,说起光速,人们总是感觉快得无法想象,其实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将其降得很慢.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光速只有3m/s,我们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写出一个合理的场景: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      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      组成的,首先用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4、大年三十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小明同学关紧门窗,用棉球塞住耳朵,他主要是在            处减弱噪声.
5、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经验丰富的检修工夜间用一根铁棒沿地面下水管排设处逐段细听,就能发现漏水的部位.这是因为      
6、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次.
7、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看出,这四种物质中,      是非晶体,      可能是同种物质,      的质量一定比      的质量大.


三、实验题(共5小题)

1、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器材如图所示:A为一个空易拉罐,它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戳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  究  内  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           法

       

       

观  察  内  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


2、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泡沫板,小强认为小明选择的这些材料中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      
(3)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3、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

4、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明发现邻组实验的水首先沸腾了,他猜想原因可能是:邻组同学的水            ,过了一会儿,小明组的水也沸腾了,他测出了水的沸点(如图所示)是      ℃,小丽问他:“水的沸点不是100℃吗?”小明说:“那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      .在整理器材时,小明用毛巾垫在手上把烧杯取下并倒掉热水,这时发现毛巾也变热,这是通过      方式使毛巾变热的.


5、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

活动2:如图2、3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

(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
(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
(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周日,学校组织八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八年级(3)班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口很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探究这个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

表一

水壶中的水量

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表二

水壶中的水量

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①水量比较少(半壶水);②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其中的“白气”是      ;“白气”的形成先后经过的物态变化是先            
(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将      
(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