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武松打虎》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B . C . D .
2、下列划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酒(  )            地(  )

起(  )            跄(  )

(  )            大剌剌(  )

A . shāi nèn chāo  liàng  qiàng jué là B . shāi rèn chāo  liàng  qiàng jué là C . shāi nèn chāo  liàng  qiàng jié là D . shāi nèn chāo  liàng  qiàng jué cì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恁地    没地     贴钱 B . 杖限    唬吓     踉踉跄跄 C . 着落    大剌剌   棒撅 D . 血泊    光挞挞   挣扎
4、选出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大剌剌:大大咧咧,大模大样。 B . 本事:事情经过。 C . 身分:身体、本分。 D . 打并:收拾。
5、下面各组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 梁(jǐ)   泊(xuě) 景阳(ɡānɡ)  踉踉跄(qiànɡ) B . 思(xún) 挣(zhá)  光挞(tà)    着酒性(chènɡ) C . 兀自(wù)  草(tínɡ) 毡笠儿(zhān)  下冈子(ái) D . 着落(zhuó) 簌(sù)  大剌(là)    将下来(cuān)
6、下边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   )。
A . 把那打虎的身份拳脚,细说了一遍。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 B . 那大虫咆啸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C .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得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棰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D . 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岗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有误的是(   )

A .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将来:未来 B . 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 , 再说了一遍。本事:事情经过 C . 众人见了大喜,先叫一个去报知本县里正 , 并该管上户。里正:知县 D . 武松因打大虫困乏了,要睡。大户便叫庄客打并客房,且教武松歇息。打并:打扫
8、下列各句所采用的描写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武松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B . 武松道:“呵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罢了!” C . 武松道:“我是清河县人氏,姓武,排行第二。却才冈子上乱树林边,正撞着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 D . 两个猎户失惊道:“你兀自不知哩!如今景阳冈上有一只极大的大虫,夜夜出来伤人……”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 . 《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武松、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 . 《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 .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10、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印信:有印章的书信。 B .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C .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D . 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一般指一生。
11、下列对各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 B .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摇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C .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D .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知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楸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棒(shào)诈(guǐ) 巾(guān)  大(chǎng) B . (nǎn)吓(hǔ)  存(xù)   踉跄(liàngqiāng) C . (gé) 险(sè)  然(shū)   荏苒(rénrǎn) D . 住(jiū) 逆(cuàn) 腐(rǔ)   倥偬(kǒngzōng)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武松打虎》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 B . 《隆中对》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宋代著名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 .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 D .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校笺》,编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们举办这次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 .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C . 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 .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15、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隆中对》--司马光--《三国志》 B . 《周处》--刘义庆--《世说新语》 C .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演义》 D . 《三顾茅庐》--陈寿--《三国演义》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罗贯中,­­­­­­­­­­­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      小说的鼻祖,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读《武松打虎》,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      的英雄性格。

3、《水浒》一书景物描写有      处;在梁山好汉的一百单八个绰号中,有三十四个绰号用了      种动物名称。
4、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打虎景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5、读《武松打虎》,对于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是      

三、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细细体会下面歌词,回答问题。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1)上面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的部分歌词,它体现了梁山英雄们什么性格特点?
(2)有时,有的同学竟为点小矛盾而大打出手,还振振有词的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阅读《武松打虎》回答问题。

课文前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①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②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进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③直娘贼!④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进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1)下面对详细描写三拳的用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1)
A . 镇关西横行霸道,太可恶!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只能寄希望于鲁达那样的好汉出来惩罚他,鲁达的拳头越厉害,越够味,越有劲,越是大快人心。 B . 人们希望看到镇关西的下场,打得越惨越解恨! C . 作者用鲁达的拳头来伸张正义,惩罚恶人,保护良民。写得不厌其烦,才有痛快淋漓的劲儿。 D . 生动地描绘出鲁达与郑屠打头的场面,表现鲁达武艺高强,勇武非凡。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鲁提辖是一个怎样的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武松打虎》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