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30小题)

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
A . 秦朝的郡县制 B .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 . 元朝的行省制
2、“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上述现象源于(    )
A . 内外服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礼乐制
3、这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范围之中的制度,它保证了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这一制度是(    )
A . 察举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科举制 D . 内阁制
4、“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材料表明设军机处的最初目的是(    )

①提高办事效率

②处理西北军务

③维护国是机密

④加强专制皇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5、下图描绘的是雅典民众聚集在广场上,投票选出危害民主政治的政客的情形。与此相关的是(    )


A . 抽签选举制 B . 陶片放逐法 C . 差额选举制 D . 比例代表制
6、《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上述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 仅仅维护贵族的利益 B . 适用于全体罗马公民 C . 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 D . 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
7、“光荣革命”事实上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该“路”指(    )
A . 君主立宪制 B . 王权至上 C . 责任内阁制 D . 政党制度
8、有人在比较英美两国政制中“最高权威机构”的区别时指出,美国的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美国政制的这一特点是(    )
A . 中央集权 B . 三权分立 C . 人民主权 D . 两党轮流执政
9、下图是反映17世纪英国政治生活的一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二者的“角力”可追溯到《大宪章》 B . 议会的胜利实际上是民主的胜利 C . 《权利法案》使国王失去了全部权力 D . 二者“胜负”决断于“光荣革命”结束
10、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整的藤。”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不应包括(    )
A . 共和制 B . 两党制 C . 联邦制 D . 三权分立体制
11、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
A . 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B . 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 . 皇帝统而不治 D . 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12、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②英国《权利法案》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①④③
1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A . 洋务运动 B . 鸦片战争 C . 中法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14、“口口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口口应是(    )
A . 庚子 B . 甲午 C . 甲辰 D . 甲寅
15、观察下图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这表明(    )
A . 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 B . 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C .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 . 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
17、观察下图,你会感受到(    )


A .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程的曲折 B . 法国君主派复辟势力的凶残 C . 巴黎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D .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艰难
18、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该政府是指(    )
A . 沙皇专制政府 B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 工兵代表苏维埃 D . 人民委员会
19、“国民党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等候某一个同盟国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驱逐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就要发动内战。”毛泽东的上述言论发表于(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20、《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巴黎公社”的建立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有关 B . “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D . 材料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2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 《四月提纲》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C . 革命首先在首都莫斯科爆发 D .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22、高一某班的文娱委员想进行“抗日歌曲大联唱”活动,下列歌曲可以入选的是(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游击队歌》(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

③《新四军军歌》

④《八路军进行曲》

⑤《十送红军》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B .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 .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 .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24、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规定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 中央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 B .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C .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 D . 皇帝掌握国家实际大权
25、它开创了一种用条约的形式,把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和奴役加以“合法化”的罪恶先例。“它”应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26、太平天国“朝廷”诗:“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
A . 冲击了旧纲常名教 B . 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C . 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D . 滋生了封建等级观念
27、1919年的五四运动,犹如沉沉黑夜中的一声春雷,以前所未有的不妥协精神,给人以振奋和鼓舞,使中国的历史迈进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新”在(    )
A . 广泛传播民主科学 B .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C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 领导力量发生根本变化
28、“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的这首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秋收起义 B . 红军长征 C . 平津战役 D . 解放南京
29、1949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    )
A .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筹建新中国 C . 召开中共七大 D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0、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 .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 .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 .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三:明太祖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据材料三,归纳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哪一趋势?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对法律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17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哪些政治文献?
(2)材料一所体现的原则是什么?材料二的颁布对本国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二者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形成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
3、阅读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2)据材料二,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