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自主检测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 . 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 . 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 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2、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出门旅行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 . 汽车 B . 飞机 C . 火车 D . 水翼艇
3、米兰多拉(1463-1494)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
A . 神权主义思想 B . 人文主义思想 C . 启蒙思想 D . 民族主义思想
4、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舰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工业革命
5、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横跨大西洋,计划到达美洲。最早开辟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
A . 迪亚士 B . 哥伦布 C . 麦哲伦 D . 达•伽马
6、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这次革命的阶级是(    )

①封建地主    ②农民阶级    ③新贵族    ④资产阶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7、假期去美国旅游的李小伟同学在美国一小镇看到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坚守阵地,就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在这儿开始吧!”碑文中的“这儿”是指(    )
A . 萨拉托加 B . 约克镇 C . 纽约 D . 来克星顿
8、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
A . 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 . 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 . 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 . 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9、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
A . 英国《权利法案》 B .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 . 美国1787年宪法 D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0、判断下列连线题不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1、法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雄”,他的政敌称他为“嗜血狂”,我国史学家陈崇武教授称他为“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但因采取过于激进的恐怖政策而被推上断头台,酿成了历史的悲剧。”上述的“他”是(    )
A . 查理一世 B . 路易十六 C . 罗伯斯庇尔 D . 拿破仑
12、19世纪初,贝多芬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并题字。1804年,当他听到一个消息后,愤然将题字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这一“英雄”指的是(    )
A . 哥伦布 B . 克伦威尔 C . 拿破仑 D . 林肯
13、下列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②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③拿破仑加冕法兰西帝国皇帝

④《民法典》在欧洲广泛传播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④①②
14、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近年来美国教育部把《共产党宣言》公布为“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通过阅读该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到(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15、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40年前后

英国宪章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 . 这一时期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 .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 .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 . 社会主义制度即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16、如下《蒸汽机的增长》表格中,四个字母分别指代不同四个国家,其中代表英国的是(    )

A

B

C

D

年份

数量(台)

年份

数量(台)

年份

数量(台)

年份

数量(台)

1776

1

1788

1

1830

625

1803

1

1810

5000

1830

616

1850

5322

——

——

A . A    B . B    C . C    D . D
17、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7.5%,这一数字到了1851年变成51%。促使英国城市人口这一时期飞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三角贸易”的进行 B . 殖民扩张和掠夺 C .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 工业革命的完成
18、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A . 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B . 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D .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9、美国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
A .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 满足了农民对西部土地的要求 C . 消除了种族歧视 D . 为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0、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入欧(欧洲)”的进程。以下措施中,与这一政策相符的是(    )
A . 提倡“文明开化” B . 允许土地买卖 C . 实行“废藩置县” D . 对外侵略扩张

二、判断题(共6小题)

1、文艺复兴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A . 正确 B . 错误
2、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作品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陋习,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A . 正确 B . 错误
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A . 正确 B . 错误
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 . 正确 B . 错误
5、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 . 正确 B . 错误
6、工业革命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将人类带入到了“蒸汽时代”。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代表作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装置      
2、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普遍要求      
3、《国际歌》的词作者是      ;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英国工程师       

四、综合题(共3小题)

1、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

材料二: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新大陆50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但也引起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1)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真实目的?材料一中欧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陆”是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开始的标志?
(3)分析材料三中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影响?针对有人歌颂,有人谴责的事实,你觉得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
2、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它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可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1789年)

(1)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核心内容。反观上述大国的崛起之路,对于中国的崛起又有何借鉴意义?
3、改革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欧洲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美国内战和俄日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历史》九年级上册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的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近代两国崛起的方式,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何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自主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