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题(共22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2、辨字组词。

         闲          透          迤          磅           索      

         闭          秀          施          镑           锁      

3、《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这五幅画面可概括为                              

4、《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      ,这首诗语言高度概括,诗中      一词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作者用      一词表现了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5、读《七律·长征》,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6、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   ①冷      ②害怕     ③穷困

a.贫寒并没有吓倒心地善良的人们。      

b.站在泸定桥上,往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c.昨天,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的寒流侵入了胶东半岛。      

8、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打通;开辟②.舒展③.举行④.发动或操纵

a.开动脑筋      

b.开运动会      

c.开路先锋      

d.尽开颜      

9、给下列诗句断句。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0、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1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lù)   等(xián)    云(yá) B . 逦(yí)   铁(suǒ)     逶(yí) C . (zhēnɡ)秤(bànɡ)    礴(pánɡ) D . 骗(ménɡ)山(mín)    乌(ménɡ)
13、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 欣赏 观赏 赏月 品赏 B . 时候 气候 以候 候鸟 C . 版图 黑版 出版 版本 D . 积累 积聚 积极 积攒
14、读《七律·长征》,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只等闲:(     )。

A . 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 . 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罢了。 C . 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15、读《七律·长征》,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三军:(    )。

A . 前军、中军、后军。 B . 陆军、海军、空军。 C . 对军队的统称。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16、读《七律·长征》,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尽开颜:(     )。

A . 所有的人脸上都出现高兴的样子。 B . 脸上都有了红润的颜色。 C . 大家全都笑了。
1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 . 比喻 对偶  夸张 B . 对偶  夸张  拟人 C . 夸张  拟人 借代 D . 借代  比喻  对偶
18、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听到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级的消息后,全班同学笑逐颜开 B . 罪犯十分狡猾,有丰富的反侦察能力,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C . 在新的形势下,我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 , 积极进取。 D . 红军战士以无坚不摧的勇气,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羸得了长征的胜利。
19、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B . 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前提。 C .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 . 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抗洪英雄。
20、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

A . 首联和颔联 B . 颔联和颈联 C . 首联和尾联 D . 颈联和尾联
21、夸张的巧用,是《七律·长征》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 . 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 . 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 . 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 . 这山像个大葫芦
22、下列对《七律长征》诗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B . “等闲”是说红军把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和渡过的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C . 颔联用“腾”和“走”字突出了奔腾气势和疾跨壮貌,它紧承首联的“万水千山”,写山是为了反衬藐视并战胜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D . 颈联用“寒”“暖”对照呼应了首联中的“只等闲”;尾联实写了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到达陕北之后的喜悦情景。

二、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

②逶迤

③磅礴

④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      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      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5)
A . 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 . 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烘托出来了。 C . 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 .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