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1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 .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
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 .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 .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3、“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
A . 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
B . 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 . 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 . 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 . 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的成就
D .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出现,典型的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等。关于这些企业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 使用机器生产
B . 饱受排挤,举步维艰
C . 体现“中体西用”
D .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6、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 )
A . 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将败坏社会风气
B . 国家应加大工业投资以引导民营企业
C . 洋务运动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
D . 学好西方技术就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
7、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
A . 中国的迅速强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敌视
B .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 . 中国民族工业在19世纪70年代发展迅速
D . 中国迅速实现了向工业近代化的转变
8、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
A . 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 . 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 . 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 . 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9、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 )
A . 镇压中国农民起义
B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 保护本国封建经济
D . 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10、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 . 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C .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 .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11、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2、
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 . “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 . “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 . “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13、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而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公司,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
A . 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
B . 清政府只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顺风顺水
D . 清政府严格限定企业的规模
1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 . 实业救国
B . 发展资本主义
C . 民族独立
D . 实现民主政治
15、“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
A . 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 . 扶清灭洋
C .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