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8小题)
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原始人
2、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 选举制
B . 投票制
C . 世袭制
D . 禅让制
3、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舌尖上的中国 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 . 水稻
B . 小麦
C . 粟
D . 玉米
5、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6、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是在( )
A . 高祖时期
B . 文景时期
C . 宣帝时期
D . 光武帝时期
7、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 . 公元前356年
B . 公元前230年
C . 公元前221年
D . 公元前202年
8、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9、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B . 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
C . 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D . 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10、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
B .
C .
D .




11、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12、《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这反映了我国的铜器早在什么时期就已出现( )
A . 商朝
B . 夏朝
C . 原始社会
D . 春秋时期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14、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
A . 商鞅变法
B . 李悝变法
C . 管仲改革
D . 秦孝公改制
15、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永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大运河
D . 长城
16、今年4月22日,“书香益阳·润泽心灵——好书互换”2017年益阳阅读推广活动隆重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益阳学子高声吟诵了《道德经》。《道德经》反映了( )
A . 老子的思想
B . 孔子的学说
C . 墨子的主张
D . 韩非的理论
17、秦末农民起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桂陵之战
D . 马陵之战
18、西汉统治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 力倡节俭
B . 大兴文治
C . 休养生息
D . 平抑物价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一一孙中山
(1)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中轩辕有哪些贡献?(列举2例)
(3)材料中的“轩辕”和哪个部落联合起来在哪场战争中平定了“蚩尤乱”?
(4)材料表达了孙中山对“轩辕”怎样的感情?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下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哪个时期哪家学派的代表人?
(2)他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3)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哪一本?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一一李白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卫鞅”的主张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他的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3)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推行了什么政策?列举推行这种政策的三位统治者。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初统治者推行这种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