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B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是因为闹钟发出的闹铃声响度太小 C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 .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真空罩中的闹钟 D . 超声波清洗剂
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熔化,后液化 B . 先升华,后凝华     C . 先汽化,后凝固 D . 先汽化,后液化
5、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 .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C .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D .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6、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 . 都不能成像 B .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7、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 .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C .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 .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8、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 .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看到鱼的位置在实际鱼的位置下方 D .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9、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 放大镜 B . 幻灯机 C . 照相机 D . 近视眼镜
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

A . 一定小于L B . 一定等于L            C . 一定大于L D .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移动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等大的像,现将烛焰移到距凸透镜焦点5cm处时,烛焰所成的像(  )
A . 一定是放大的像 B . 一定是倒立的像 C . 可能是缩小的像 D . 一定是正立的像
1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 B . 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 C . 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D .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dm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读数:                              
(1)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木块长度,下面刻度尺读数是      cm,上面刻度尺测出木块长度是      m.

(2)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如图秒表的读数是            S.

2、C919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      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      (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      (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属于      (填“乐音”或“噪音”).
3、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帕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且      (填“高于”或“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4、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图,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      发现火源,可用      

精确测量火源距离.(均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

5、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6、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②记录      

③量出      的距离.

④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步骤③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7、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 或“下降”)了      m.
8、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km/h,合      m/s.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                                                    
(1)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2)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实验室有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3、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14

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
4、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所选用的冰块要尽可能使用小颗粒状的冰,这样做的好处是:      

②在烧杯的底部垫石棉网,作用是使烧杯      

③把冰粒装在试管中,然后通过烧杯中的水间接地进行加热(水浴法)目的是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如表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所测量到的实验数据,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4

-3

-2

-1

0

0

0

1

3

5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冰在熔化时要不断地      热量;温度      

【实验拓展】若实验所用的温度计为水银(其沸点为357℃)温度计,小明想不用调整器材,继续对试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可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小明的想法能顺利完成吗?      ;理由是:      

5、小华和小明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      .保持孔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

6、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时,小芳同学把蜡烛N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N,在蜡烛N的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M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      ,(b)      
(6)实验过程中,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N,都无法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8、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 ,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9、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
(2)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你也可以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      所运动的距离.
(3)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乙中的纸锥      (选填“A”或“B”).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