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竹》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有画意

娜之姿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shū

      

      

      


3、根据拼音写汉字

“箩”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字母。“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旁,再查      画。

4、《竹》作者            人(朝代)。


5、“甘心情愿”的“甘”字在这个词中应取第(   )种释。


A . B . 自愿 C . 使人满意
6、郑板桥写过这样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一种(        )。

A . 重复关系 B . 永恒发展 C . 绝对对立 D . 辩证否定
7、“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 .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B .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 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 .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8、指出句子的句式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9、指出句子的句式。

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10、指出句子的句式。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11、解释下列划线字:

画云乎哉


12、解释下列词语;

①眼中之竹

②胸中之竹

13、解释词语:

①手中之竹

②落笔

14、翻译句子。

独画云乎哉

15、翻译句子: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6、翻译句子:

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17、翻译句子:

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18、翻译句子: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


19、你能写出一两句有关竹的诗句吗?


20、《竹》中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假设你是郑板桥,请你结合这句话对竹的描绘,说说你眼中之竹的形态?

21、《竹》的第一句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2、你是怎样理解“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


23、从板桥题画的态度我们可以怎样理解本文蕴含的哲理?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课内阅读。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1)本文选自      ,作者      ,号                  家、      

(2)解释划线的字

有画意

2、课外阅读。

清  郑燮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看看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                        。其中,郑板桥以画竹最为著名,名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            。”

(2)《竹石》是一首      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竹》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