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二师二十五团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看了小沈阳幽默搞笑的表演,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 . 登山节期间,天气晴好,来泰山旅游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C . 老舍先生经常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感受、体验他们的辛酸与快乐,所以才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D .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2、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①辛弃疾     ②范仲淹     ③司马迁     ④温庭筠      ⑤《武陵春》

⑥《隆中对》    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范进中举》

A . ①③⑥⑦ B . ②④⑤⑧ C . ①②⑤⑦ D . ③④⑥⑧

二、默写(共1小题)

1、古诗文积累。       
(1)妇姑荷箪食,      
(2)刘方平的《月夜》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            
(3)      ,人迹板桥霜。
(4)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5)池上碧苔三四点,      
(6)酒困路长惟欲睡,      
(7)莫道不消魂,            
(8)            。生子当如孙仲谋。
(9)当时奢侈今何处?            
(10)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三、字词书写(共1小题)

1、把下列词语认真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据拼音写汉字和改正错别字)

e

guo

kuo

ci

怒不可      

      不舍

      然无累

吹毛求      

格尽职守

无与沦比

神色张慌

不言而渝

      

      

      

      

四、语言表达(共2小题)

1、方明为了参加学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托亚玲的妈妈在县图书馆借本长篇小说《红岩》。下面是他发给亚玲妈妈的短信,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王阿姨,我是亚玲的好朋友方明。①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详。我现在有一件事情要麻烦您:②最近,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③我很想读一读《红岩》这部小说,详细体察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可我们学校图书室和同学都无此书。不知你们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请亚玲同学带给我;④如果没有,必须及时告诉我。多谢您的帮助。

第①句中“耳熟能详”这一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      

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第③句搭配不当,应改为      

第④句不得体的词语是       ,应改为      

2、下面对联出自哪一部小说?请写出来。

①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②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③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淋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绶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第①段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4)第③段中有一个短语“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5)读完全文后,你觉得能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 “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挼了挼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属于      描写,表现了父亲的      心理。
(2)揣摩第④、⑨段中画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他已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3)第⑧段中作者把      比喻为“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      
(4)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5)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20字)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已失期      

天大雨      

③或以为      

④上使外      

⑤楚人      

⑥卒中往往      

(2)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
(4)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新疆兵团农二师二十五团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