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 . 陈胜 B . 吴广 C . 刘邦 D . 项羽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3、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楚庄王 C . 晋文公 D . 宋襄公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城市的出现  ⑤磨制工具的发展  ⑥定居生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⑤
5、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6、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打制的石锤、刮削器。说明北京人可能(    )
A . 群居生活 B . 保存火种 C . 制造工具 D . 直立行走
7、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判断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 . 种植粮食作物 B . 制造陶器 C . 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D . 制作磨制石器
8、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中与他有关的文明贡献有(    )

A . 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9、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接受禅让”的“治水英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10、《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为“夏传子,家天下。”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
A . 奴隶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封建制
11、有关夏、商、周三代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夏桀——创立夏朝 B . 商纣——迁都与殷 C . 周武王——建立西周 D . 周幽王——国人暴动
12、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商朝开始出现 B . 夏朝数量增多 C . 主要用于农业 D . 采用“泥范铸造”
13、西周王朝对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这体现了西周(    )
A . 社会腐败现严重 B . 各经济发展不均 C . 等级界限严格 D . 青铜铸造业落后
1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 . 促进井田制瓦解 B .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 .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5、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出现“田氏代齐”这一历史现象的诸侯国位于(    )

A . B . C . D .
16、“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围魏救赵”共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经济发展 B . 王室东迁 C . 战争频繁 D . 制度改革
17、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修建于(    )
A . 春秋 B . 战国 C . 秦朝 D . 西汉
1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改革中最受推崇的学派可能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19、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 . 汉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20、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秦朝修筑了(    )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灵渠 D . 骊山陵
21、下列事件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是(    )

①兴办私学    ②秦朝统一文字    ③秦始皇焚书坑儒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2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是因为秦朝(    )
A . 推行残暴统治 B . 国内诸侯争霸 C . 修筑万里长城 D . 民族矛盾尖锐
2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与材料中的人物有关史事是(    )
A . 建立张楚 B . 巨鹿之战 C . 灭亡秦朝 D . 约法三章
24、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 .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 .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C .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 . 下令士兵还乡务农
25、表格归纳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西周、东周 C . 东周、战国 D . 春秋、战国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填空。
(1)根据图片,史前时期居民能够种植:      

(2)该文物反应了      朝代建立的历史信息。

(3)卜辞上的文字刻写在      。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      的重要阶段。

(4)该文物是      。它的出土展示了      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5)该文物反映了      在农业上材质的工具和技术逐步推广。

(6)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的货币称为      

(7)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古代历史?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论语》

材料三:及孝文几位,躬(亲自)修玄默(清净无事),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观点与什么时期的哪一学派有关?据材料,概括该学派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战国时期该学派提出哪些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注重哪一领域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该措施反映了汉初推行的什么政策?推动了哪一统治局面的形成?
(4)材料三中的政策与上述哪则材料的观点类似?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摘编自《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三: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项措施。这些措施对“始皇并天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为“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负责制定该政策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该措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古封国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浩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