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颜色 B . 密度 C . 沸点 D . 氧化性
2、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 . 露天焚烧垃圾 B . 处理工业废水 C . 治理工地扬尘 D . 禁止焚烧秸秆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过滤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B . C . 金刚石 D . 硫酸铜
5、下列关于化学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B .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C .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观点证实了古代关于原子的猜想 D . 法国化学家阿伏加德罗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6、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钠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C . 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 D .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气大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 . 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C .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 D .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C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D

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软水一定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B .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 . 氧化反应都较剧烈,并发光、放热 D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会改变
10、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用明矾作为絮凝剂使杂质沉降 B . 步骤Ⅰ可除去不溶性杂质 C . 步骤II中使用的X可能是活性炭 D . 得到的澄清的水是纯净物
1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的液体体积( )
A . 大于20mL B . 小于20mL C . 等于20mL D . 无法确定
12、科学家在﹣100℃合成了物质X(分子模型如图,其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5 B . 物质X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C . 物质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 D . 物质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3.75%
1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

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石蜡中含有氢

元素和氧元素

B

向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样品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

体就是二氧化碳

C

点燃纯净的氢气

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具有可燃性

D

电解水

正极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体积比负极端玻璃管中的大

水是由氢、氧

两种元素组成的

A . A B . B C . C D . D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已知:装置气密性良好,试管容积为45mL,白磷足量,起始时注射器的活塞在10mL刻度处。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使其燃烧,反应结束后,待试管冷却至常温,松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 )

A . 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到约1mL刻度处停止 B . 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到约9mL刻度处停止 C . 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到约15mL刻度处停止 D . 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到约19mL刻度处停止
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中、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0

60

0

0

反应中的质量/g

36

12

18

反应后的质量/g

0

下列有关表中未知数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为20 B . ②为22.5 C . ③为30 D . ④为77.5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在实验室里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化学方程式是      
(3)某气体可用装置D收集,若改用装置F收集,该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a”或“b”)。
(4)加热分解15.8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两个氢原子      

②氩气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⑤写出氧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铁元素的化合价      

(2)有六种物质:A.高锰酸钾,B.氧化镁,C.空气,D.铁,E.水,F.氯化钠。用字母填空: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②属于单质的是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      ;        ④属于氧化物的是      

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第三周期中的金属元素有      (填元素名称)。
(2)写出硫离子的化学符号      
(3)钾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且在钠的正下方,钾原子的结构特点是      
(4)利用上表中给出的元素,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

单质      、化合物      (氮的化合价是+4)、化合物      (氮的化合价是-3)。

4、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常压下,A,B为液体,F为红色固体,H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在C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单质I在纯净的C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该反应属于      (写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化学方程式:

A转化为C的反应      

C与E发生的反应      

C与G发生的反应      

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设计实验】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步骤Ⅰ:      

步骤Ⅱ: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3)【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不同的是      
(4)【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5)【拓展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3 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实验分析】根据图3,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      ;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      

(6)【交流应用】将29.4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5︰1)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化学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步骤如下:

步骤I: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溶液的颜色为      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的颜色为      色。

步骤II:进行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该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图乙所示实验作为对比,你认为有无必要?      (填“有”或“无”),理由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