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二、书写(共1小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xuàn 丽灿烂的明珠。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cháng 徉其间,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suì 。这是何等的qiè 意啊!
三、默写(共1小题)
四、名著导读(共1小题)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不超过15个字。
②听到这个消息,小方同学认为有关物候知识的民谚、俗语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你和他有不同观点,请试着说服他。
邀请书
尊敬的刘主任:
为提高同学们对气象物候的认识,我班决定举行一次气象论坛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于11月20日下午3时来我校报告厅为大家做一场报告。请您务必准时到达。
2017年11月11日
六、诗歌鉴赏(共1小题)
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玉堂②森宝书③。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④ , 落硙⑤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⑥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⑦。
【注】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任翰林学士时,作者以双井茶赠之。②玉堂:古代官署名,翰林院的别称。③森宝书:宝书如林,森然罗列。④云腴,即借指茶叶。⑤硙(wèi),小石磨。⑥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被贬黄州。⑦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乘轻舟浮于五湖。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久之,伏日② , 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③ , 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④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⑤。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⑦ , 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注】①东方朔:汉武帝时著名辞赋家。②伏日:三伏之日,即盛暑之时。③大官丞:负责分肉事宜的官。晏:晚。④蚤:通“早”。⑤谢:道歉。⑥来:表感叹的语气词,用于拉长语气。⑦细君:东方朔之妻。
①请受赐 ②即怀肉去
③乃反自誉 ④归遗细君
例句:大官奏之
(2)①大 官 丞 日 晏 不 来(主谓之间)
②归 遗 细 君(动宾之间)
①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八、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的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
②但它是如何起效的?
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
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
⑦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刺激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的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 必然)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选自《读者》2016年12期)
①选文⑥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
②请在第⑦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阐述理由。
我选择 ,理由:
①年初,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这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②撇开《成都》的曲调不说,它的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歌。“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抑扬顿挫的韵律、画面十足的文字,比起声嘶力竭的无端发泄,赵雷的笔触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给我们带来温暖而沉静的安抚。也无怪乎有网友在安静听完这首歌后,感慨:“成都因为赵雷的《成都》更加成都。”话虽绕,却点出了《成都》火的缘由:共鸣。
③同样,武亦姝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武亦姝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
④其实,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言持久。更别说,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外,对于心灵成长,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⑤当然,俗和雅,并非截然对立。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打动人心。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那些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让人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演绎,只不过,这种“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
⑥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是是赵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文化启示。
亲爱的妈妈:
①二十年来,我俩一直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母女感情也一直不温不火,在外人眼里我们更像是远房亲戚。每当你想向我倾诉这些年的沧桑与曲折、无奈与绝望,我总会设法转移话题,不是不想听,而是怕听了之后会轻易原谅你当年无情地抛夫弃女、离家出走的事实。
②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某个炎热的中午,我吵着要吃冰棍,你换好衣服说去街上给我买,结果一去不复返。那一年,父亲为了找你,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只要听说哪里有你的消息,他就会立即带上我前往那个城市。
③本以为你已经彻底地离开了我们,但后来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你从外地寄回来的一笔钱。那时我们家还没有装电话,整个村只有李婶家有。你说每个月月初会打电话回来,于是每到那段时间,我一放学就会直奔李婶家询问有没有你的电话,放假更是几乎全天候在李婶家。电话里你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回来了”。村里长辈都说你不会回来了,我每次都哭着和他们(争辩 辩论)。年年拿的奖状我都(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地收好,盼望着在与你相聚的那天拿给你看,(遐想 幻想)着你将我搂入怀中为我骄傲的场景。
④十二岁那年,因父亲生病开刀,我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你,希望你能够回来,或者寄一些钱给他看病,而你只丢下一句话:“我只管你,我跟你父亲结婚这么多年只花过他十元钱,叫他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期待你的电话了。
⑤考上大学那年,你遵守了诺言,千里迢迢赶回来了。你一点儿也没变,还是那么美,那么优雅,只是身材更加丰腴了点,穿着华丽的裙子,化着精致的妆容。你告诉我你的住址,让我放寒暑假去玩。
⑥大一临近寒假的某个深夜,父亲出车祸去世了。你在他的灵柩前撕心裂肺地哭着,无论你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情,还是仅仅想做给村里的长辈看,我都感谢你能够以一个妻子的身份为父亲守灵,那晚我突然觉得你又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了。
⑦大学四年寒暑假,我都会去看你。每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你都准时打到我卡里。如果没有你这十几年的资助,或许我早就辍学了,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即使内心对你仍有怨恨。
⑧如今,已毕业两年的我,在N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一个月前,你打电话给我说想来看看我。接机的那天,我们没有拥抱,更没有热泪盈眶,只是简单地嘘寒问暖,心中的隔阂依然存在。你带来了许多我小时候的照片和穿过的衣服,说:“二十年了都没舍得丢!”那一刻,我很想彻底地原谅你,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努力控制,只是淡淡说了句:“留着有意义吗?”
⑨在同住的半个月里,你每天为我们做很多拿手好菜,家里也被你打扫得干净整洁,我突然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有天下雨,我提前下班回来,远远看见你打着伞站在小区门口,左顾右盼。你看见我,赶忙解释说:“你小时候最怕打雷了,我来门口接你。”那一刻,我的泪水任由雨水肆意冲刷。
⑩你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我抱着枕头来到你的房间,轻声说:“妈,今晚想和你睡。”那一夜,你带我重温了许多我小时候的趣事,以及二十年来你在外漂泊的辛酸。这一次我不仅没有排斥这个话题,还听得很投入,甚至破天荒地撒起娇来,让你多讲一些。就是在那个夜晚,我们像真正的母女了,我们之间隐形的墙消失了。在你即将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紧紧抱住你,哽咽着说:“妈,谢谢你来看我,我永远爱你。”
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轻松、幸福。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带着对你的怨恨辛苦地生活着。但从今往后,我想我会很幸福。妈妈,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你的女儿
(选自《看天下》2016年12期,有删节)
时间 | “我”对妈妈的态度 |
五岁时 | 认为妈妈无情,彻底离开了“我们 |
后来 | ① |
十二岁时 | 不再期待妈妈的电话 |
大学四年 | ② |
半个月前 | ③ |
①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②本文第⑩段中“我们之间隐形的墙消失了”与《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在修辞手法运用上有相同点,请分别赏析其妙处。
【链接材料】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去!” (《我的叔叔于勒》)
九、命题作文(共1小题)
请以“与他(她、它)共享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