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中,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收集呼出气体样品(不考虑其中的水蒸气)

 用吸管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缓缓吹气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

 C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D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A . A B . B C . C D . D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 . 甲是化合物 B .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 M=38 D . 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精挥发 B . 纸张燃烧 C . 活性炭吸附色素 D . 工业制取氧气
4、生活中能遇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葡萄酒 B . 清澈的湖水 C . 洁净的空气 D . 臭氧
5、在空气中含量少,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 氖气 B . 氢气 C . 氧气 D . 氮气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 硫粉 B . 木炭 C . 蜡烛 D . 铁丝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液体   B . 倾倒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点燃酒精灯
8、我省参与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3 B . +2 C . +3 D . +4
9、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空气质量的是(   )
A . 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 B . 植树造林 C . 使用清洁能源 D .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B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 . 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12、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 B . 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 C . 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增加 D . 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3、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和黑色固体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
14、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 .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 . 每个乙硫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 .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5、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相同试管倒插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气体密度依次增大 B .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 . 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D .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    写出下列指定数字或符号的意义.     
(1)

①2H表示      ;        ②H2中“2”的含义      

③Ca2+中“2”的含义      ;   ④ 中“2”的含义      

(2)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氮原子      ;  ②3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氧化铝      ;   ④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E和40g的纯净物F,按如图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44gG和9gH.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3)
A . 9gH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g B . G和H的分子个数为2:1 C . E中可能含氧元素 D . E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1.
2、 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1)


①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固城湖水为软水,井水为硬水.

①要除去固城湖水及井水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      

②完成该操作后,验证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③生活中可使用      的方法降低井水的硬度.

(3)净化水时,常用到活性炭.图2所示装置中活性炭可达到的目的有      

(3)
A . 除去泥沙 B . 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 . 除去臭味 D . 使海水变为淡水
(4)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4)
A .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 . 为了节约,直接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C .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D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A图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1)仪器 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图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为      .实验室还可以用图中的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氧气,原因是      
(4)实验结束时,若先停止加热则会导致水到吸,损坏仪器,引起倒吸的原因是      
(5)D图为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实验结论:      ,木炭燃烧越剧烈.
(6)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如下: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引燃白磷待反应结束,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      
(2)乙组同学认为B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此处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请结合该反应表述质量守恒定律      

(3)丙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C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你认为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图1中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D、E 均为只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D为无色液体,其他均为无色气体.拉瓦锡的研究认为空气由B、C组成.在高温和铁的催化作用下,E转化为A和C.E的分子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1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      ,D      
(2)C有许多用途,请写出一种      
(3)写出E转化为A和C的化学方程式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1)【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该物质中铜、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图1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II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

III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3)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      
(4)补全实验II的实验现象:      
(5)实验III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6)【反思与评价】

实验III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III的优点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