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五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9小题)

1、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列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卿大夫  ②诸侯  ③士  ④周王

A . ④②①③ B . ④①②③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③②
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3、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出现了一次大变革,农业的深耕细作,使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发展。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青铜农具大量推广                    B . 新的农作物出现 C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 骨耜的使用
5、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郡守
6、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老子 D . 墨子
7、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 .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 .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8、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国割据混战的范围日益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9、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 . 秦、楚、齐、燕 B . 齐、楚、秦、燕 C . 燕、齐、秦、楚 D . 燕、齐、楚、秦
10、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
A . 化石 B . 史学论著 C . 考古报告 D . 口述史料
1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居民 D . 半坡居民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
A . 保留了猿的特点 B . 使用打制石器 C . 人工取火 D . 过群居生活
13、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14、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是(    )
A .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 半坡原始居民 C . 炎帝部落 D . 黄帝部落
1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
A . 建造房屋 B . 原始农业的出现 C . 使用磨制石器 D . 原始手工业出现
16、中国人常说“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年”是从(    )
A . 元谋人算起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算起 C . 黄帝时期算起 D . 国家出现算起
17、有学者曾说:“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8、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
A . 三皇五帝 B . 大禹治水 C . 武王伐纣 D . 黄帝蚩尤的战争
19、中国已知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 . 钟鼎文 B . 小篆 C . 甲骨文 D . 金文
20、史实是指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
A . 女娲补天 B . 涿鹿之战 C . 大禹治水 D . 牧野之战
21、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诸侯的反叛 B . 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 C . “国人暴动” D . 牧野之战的影响
22、“它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句话中的 “它”是指(    )
A . 长城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23、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盛宴,它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场“盛宴”是(    )
A . 春秋争霸 B . 三家分晋 C . 百家争鸣 D . 楚汉之争
2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 B . C . D .
25、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宗法制 D . 郡县制
2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 春秋和战国 B . 秦和春秋 C . 战国和春秋 D . 秦初和汉初
27、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繁重的徭役 C . 残酷的刑法 D . 秦朝的暴政
28、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图的朝代更替表(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西周、东周 D . 东周、战国
2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辨析题 (共1小题)

1、小明同学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课时,笔记“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他的笔记内容对吗?请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2)指出材料二中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观点。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他”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2)材料二中平民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3、这位中国的恺撒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无人能与之比肩。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交换,他成功地瓦解了最顽固的地方分权制。他的君主独裁政治结束了在中国社会中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封建制度……把帝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均由一位文职长官、一位军事长官和一位监督官直接管理。他的丞相李斯,统一了整个帝国的书写文字标准,这对今后来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因为方言的差异常常使得标准的书写语言成为唯一可以理解的交流工具。此外,他还“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这最后一项度量方法还提及了一套驰道体系的创立,其宽度统一为“五十步”,栽种树木,修建堤防,以防御洪水。

——【法】勒内·格鲁塞《伟大的历史·中国的凯撒》

(1)文中“中国的凯撒”指的是哪位帝王?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厦门市五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