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6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 )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5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二、综合题(共3小题)
A.14C和18O B.35S和32P C.14C和32P D.35S和18O
用杂合病毒去感染烟草,结果是甲、乙烟叶上出现的分别为 病毒病斑和 病毒病斑.
Ⅰ图中过程①表示 .过程⑤采用的是 技术,培养基中除含有卡那霉素及植物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必须添加 ,以保证受体细胞能经培养再生成植株.
Ⅱ过程⑤利用的原理是 ,经过 过程得到愈伤组织.
Ⅲ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目的基因蛋白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 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噬菌体 | 细菌 | |
DNA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 32P标记 | 31P标记 |
蛋白质或氨基酸 | 35S标记 | 32S标记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 ,仍存在于 ;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
①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 ,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② ;
③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 被标记上3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