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8课《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题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荟萃(cuì)     缙(jìn)绅      纾(shū)祸       翌(yì)日 B . 遽(jǜ)然      羁縻(mí)     诟(gòu)病       造诣(yì) C . 诋(dǐ)毁      庶几(jǐ)       酋(qiǘ)长       彷(páng)徨 D . 愧怍(zuò)   自刭(jǐng)   巡徼(jiào)       檄(xí)文
2、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革除 B . 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 萃:会集 C . 使辙交驰                            会:正赶上 D .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估计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B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 .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D .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有为也         殁不能抚汝尽哀 B . 莫知计出         而不知其 C . 余不得归矣      吾年未四十视茫茫 D . 贾余庆献谄后   溪虽莫利
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辞相印不拜——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职。 B . 以资政殿学士行——用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C .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查点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 D . 予分当引次,然而隐忍以行——我理当自杀,可是(还是)勉强忍耐着前往。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     )

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②战、守、迁皆不及施 ③北邀当国者相见 ④吕师孟构恶于前 ⑤予羁縻不得还 ⑥辞相印不拜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②④ D . ③⑤⑥
7、读《指南录后序》,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德佑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利害。 B . 国难降临,文天祥想法有三:一是为国捐躯决心已定;二是打算以外交手段挽回败局;三是侦察敌情以决定救国对策。 C . 文天祥出使元军后遭受扣押,忍受屈辱,被驱北上,自杀未遂,想到了以后的斗争,坚持活了下来。 D . 文天祥想以言辞说动敌人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明他虽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对敌人估计不足。
8、下列加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予自不得脱 何不改乎此 B . 夜则兵围所寓所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C . 使遇哨,无不死 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D . 以自文于君亲 斯人,吾谁与归
9、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 .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 . 如高沙,常恐无辜
10、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 . 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 D . 请罪于母,母不许
11、下列各句加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变姓名,诡踪迹,行露宿

A . 国事至此,予不得 B . 北虽敬,实则愤怒 C . 至海陵,高沙,常恐无辜死 D .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予志焉
12、下列对诗歌《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13、对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以父母之遗体行  (危险) B . 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C . 向也使予骨于草莽(交付) D . 然微以自于君亲 (写文章献给)
14、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 .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D .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15、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 .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终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 .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 .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序也被称作      或者      ,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      ,编作体例和      的文章。也可包括对      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      ,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2、文天祥 (1236~1283),      (朝代)大臣,杰出的      、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遗有      二十七卷。

3、文章总共分为两部分,其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4、作者之所以把本文取名为《指南录后序》,原因是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      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      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5、《指南录后序》本文作者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通过记述自己的作为,表达其在      锐身自任的气概、      的节操和      的决心。

三、翻译(共1小题)

1、翻译下列各题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四、问答题(共3小题)

1、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2、读课文《指南录后序》,既然“分当引决”,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 ?

3、谈谈你对文天祥所作所为的看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8课《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