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共同体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问得很突然,我也随便反问了一句,“你可是真的没有骗我?” B . 高尔基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鉴赏小说要寻味特定时代人物的思考、憎爱和追求。 C . 《记钱钟书与〈围城〉》这本书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D . 最近,扬州市房交会上展出了不少新的楼盘:名门一品、揽月豪庭、西湖公馆……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万籁俱寂的夜晚,留守儿童李明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 B .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 . 在同桌的循循善诱下,小明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到现在已难于自拔。 D .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 , 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二、默写(共1小题)

1、默写。          
(1)木受绳则直,      
(2)良药苦口利于病,      
(3)五岭逶迤腾细浪,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      ,坐断东南战未休。
(6)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句子是:            
(8)吕碧城在《高阳台》中写道:“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而杜甫《春望》中有两句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连续的两句是:            

三、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又是一年国庆节,踩着欢庆的节拍,再次走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dì      造者——毛泽东,走进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峥 róng      岁月,心潮依然澎湃。倘若将创业开国比做诗人酝酿诗作,便有了一串恰切的比喻,枪声是平zè      的诗律,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是壮美的意象,战略谋划是构思创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言便是诗人最liáo      亮的吟唱。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1、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故事会】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的故事”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3)【开场白】语文课代表,才女张乐同学首先说了几句文采飞扬的开场白。
(4)【读名著】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历时三年才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

六、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辛弃疾的《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完成问题。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与这首词中“      ”一句意思相近。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阕“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3)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晏子谏景公》,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 , 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②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③狐白之裘:白毛的狐皮大衣。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受到教诲。闻:听命;辞命。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晏子景公      

②晏子      

③公狐白之裘      

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被狐白之裘

(2)
A .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 .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D . 久之,目似暝(《狼》)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婴 闻 古 之 贤 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

八、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阮华君的《身在“辐”中要知“辐”》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辐”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人体组织中的每一个细胞,一旦受到核辐射,就会无差别地破坏人体细胞中原子的化学键。当破坏的程度非常之大,人体自身无法修复时,就会出现致癌、致死等情况。更可怕的是,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原子化学键,人类的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一旦生殖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我们天天接触的都是非电离辐射,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⑦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在家用电器中,微波炉算是“辐射剂量”超大的了,但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⑧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医院的放射治疗室用特殊材料制造,以免辐射外泄……

    ⑨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

    ⑩当然,辐射也并不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1)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什么是辐射、      、辐射并不可怕的原因、      等,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条理清晰。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爷爷最近胸部有些不舒服,想去做个CT,看看有没有心脏病。(CT检查就是进行X线检查,CT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结合本文知识,你会对爷爷说什么。
2、阅读《春天里种植自己》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三岁的时候,他的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

    ②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

    ③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厉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从此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④他问母亲:爸爸种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

    ⑤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强装笑容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⑥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唯一看见的是父亲坟头的小树在风中舞蹈,那舞姿是那样凄凉。

    ⑦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⑧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⑨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去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娘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⑩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来一爿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致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⑪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

    ⑫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师,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里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认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的一只母鸡卖了,凑足他的学费。

⑬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候,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⑭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里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⑮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

    ⑯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也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种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第①段中父亲死后“他黑着脸,就是不哭”与第⑨段中母亲死后“但他不哭”,两次不哭的原因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3)揣摩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可还是没能看见父亲从土里长出来,唯一看见的是父亲坟头的小树在风中舞蹈,那舞姿是那样凄凉。

(4)文中的村民们都很照顾他,那么,他又做了哪些事来报答村人的恩情呢?
(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结尾一段中“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这句话的理解。

九、命题作文(共1小题)

1、春去秋来,花香果硕,自然世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摄入在你眼中,定格成了心中的那朵芬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社会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事、一瞬,印记在你脑中,滋生成了心中的那朵芬芬;文学宝库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彩纷呈的场面,铭刻在你心中,沉淀成了心中的那朵芬芳……

请以“心中的那朵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级名,人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共同体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