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年秋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0小题)

1、促成中华文明内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

①仁   ②为政以德   ③兼爱   ④无为而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3、据《周礼》记载,古代社会的“民”享有“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的权利。《尚书》载,“民”已经成了受“天”庇护的政治主体,“民”意即“天”意,“君”不安民、养民,则会受到“天”的惩罚。下列对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概括准确的是(    )

A . “民本”和“德治”思想 B . “民主”和“仁政”思想 C . “民本”和“法治”思想 D . “法治”和“德治”思想
4、老子是一个史官, 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 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

A .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 .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 .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 .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    )

A . 墨家、儒家 B . 法家、道家 C . 儒家、法家 D . 道家、儒家
6、“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主张明确尊卑,以维护社会秩序。”上文中的“他”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荀子
7、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8、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 . 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 . 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 . 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 . 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不下比”
9、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A . 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B .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C . 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D .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10、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那时曾有位思想家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他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二、判断题 (共4小题)

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A . 正确 B . 错误
2、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要了解他可以通过《道德经》。
A . 正确 B . 错误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A . 正确 B . 错误
4、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 (共2小题)

1、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孙中山

材料二:孔子认为禀赋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禀赋在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则不宜讲授高深的学问。他主张根据学生才智、性格、特点等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并简要指出孔子的治国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孔子被誉为大教育家的原因。
2、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贤”(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思想实质?
(3)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7年秋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