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1小题)
①某地汉代遗址中发现了铁器,说明当地汉代开始有了铁器
②1894~1913年我国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说明此时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农业
③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说明此时海外贸易活动比较频繁
④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解决
项目 | 1912年 | 1936年 | |
轻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54.7% | 14.3% |
出口比例 | 109% | 25.2% | |
重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13.7% | 47% |
出口比例 | 3.6% | 6.9%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①折射出我国在新时期对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②说明国人必须在计划和市场中选择一种建设方式
③反映出国人认可经济生活中市场作用的渐进过程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抛弃了经济的计划性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一: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丁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土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