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īn)   退(kùi)   灭(jiān)   蹿跳(Cuān) B . (jiào)  歪(zè)    杀(lù)     物(zàng) C . (xiá)   瓦(lì)    竹(gāo)    转弯角(mǒ) D . (miù)   防(dī)    阻(è)      巍巍(chà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 . 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命的疾病,此类病例别国也不少。 C . 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 .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舅舅收藏的古董简直可以举办一个富丽堂皇的展览会了。 B . 这个黑社会组织在当地称霸一方,影响恶劣,所犯罪行真是不可名状 C . 在一个月明风清的晚上散散步,可以体会到一种超越喧嚣凡尘的快乐。 D . 这是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费,轻轻的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①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②不知它是否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

③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

④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

⑤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

A . ③②④⑤① B . ①②④③⑤ C . ⑤②④③① D . ②④③⑤①
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全文洋溢着作者毛泽东胜利的豪情。 B . 《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它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 说《荷花淀》。 C . 《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辑的《虞初新志》,《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 D . 《背影》一文中的“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其中“聪明”是褒义贬用,写出了作者因当时没有读懂父爱而内疚自责的心理。

二、默写(共1小题)

1、默写与记忆                  
(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望望》)
(3)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4)少壮更努力,      。(《长歌行》)
(5)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6)      ,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7)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
(8)      ,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9)幼有所长,      ,男友分,女有归。(《礼记》)
(10)左刻“            ”石青糁之。(《核舟记》)
(11)《桃花源寺》中有句“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            。”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划线词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濯清涟而不                  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结合《桃花源记》与【乙】文,说说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划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节选自《芦花荡》

(1)结合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②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2)选文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理解。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这句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选文结尾处,目睹了这场英雄行为的二菱,她在现场会想些什么呢?把二菱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30字左右)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居闲情

    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因为火伞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此,这才成了真正是“属于我”的一块儿地方,它在任何时候,静静地等候着我的光临。

    站在这草坪上,当晨曦在云端若隐若现之际,可以看见远处银灰色的海面上,泛着渔人的归帆。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脆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骄阳如炙的下午,我常喜欢倚在树荫下,凝望着碧蓝如黛的海水,静听近处人家养的小火鸡的“软语呢喃”。实在的,我深信无论谁听了小火鸡的声音,一定不会怪我多事——把燕子的歌喉,让小火鸡掠美。那有如小儿女向母亲撒娇的情调,是这么微细、婉转,轻轻地开始第一个音,慢慢地拖长着第二个音,短促地结束了第三个音,而且有着高低抑扬,似乎在向它们的妈妈诉说什么。

    新雨之后,苍翠如濯的山岗,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显得那么忧郁、沉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起伏追逐于海面群峰之间。

    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来。差不多像时钟一般准确——当上学的和办公的都陆续回到家之后,你可以看见小溪的那一头,远远地有一个白点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披着白斗篷的队长”,领着它的队伍正在向归途行进。渐渐地越游越近,一批穿着背上印满黑斑的浅褐制服的小兵,跟着它们的队长,开始登陆,然后一个个吃力地拔动着两片脚掌,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傻头傻脑急急忙忙穿过阡陌,有时一不小心滑落到田里,立刻勇敢地又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赶,唯恐会落伍似的。

    好不容易绕道迂回跑上了草坪,看见有人站在门边,一个个便鬼鬼祟祟偏过头去,商量不定,直到你离开了所站的地方,走得远远的,它们这才认为威胁已经解除,可以安全通过,然后一窝蜂地涌进了大门。

    柔和似絮、轻匀如绡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二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扇遮面的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朦胧地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画家泼翻了墨汁在宣纸上,骤雨夹着震撼宇宙的雷声以俱来的日子,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开园窥见海水像死去了,一切、都在造化的盛怒之下屏住气息。然而我知道,这些都要过去的,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更美丽清新的画图。人们都太忙了,从忙着吃奶、长牙,到忙着学走路、学说话、学念书……以至于忙着魂牵梦萦地恋爱,气急败坏地赚钱,因此忘了他们的周遭,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世界,而我,却从一般人以为枯燥贫乏的乡居生活里,认识了它们。

(选自《中国当代美文三百篇》,作者钟梅音)

(1)选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人们”对乡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作用?
(2)下面两段描写,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语句作简要分析。

①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亮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②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3)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鬼鬼祟祟”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说说你的理解。
(4)选文第⑦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第⑨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五、命题作文(共1小题)

1、作文题目:美在不期而遇

要求:①文中不要泄露自己的信息。②字数:600 字以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