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uī)      笑(chī)      阴(méi)      伶(dīng) B . 索(sè)       然(wǎng)     寒(jìn)      呵(chì) C . (guó)      热(zhōng)    逗(liáo)     杂(cān) D . (shuò)     招(lái)      贿(lòu)      梦(è)
2、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青黑色)        光彩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B . 鄙夷(看不起)        不言而(明白) C . 巾帼(借指男子)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 D . 呵斥(大声斥责)      茅顿开(堵塞)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 .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 .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D . “为什么要投她一票?”贾里说,“你觉得她好,我们不觉得。”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 .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 . 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 .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5、下列句子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②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③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 . 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 . 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 C . 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 . 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
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 . 《清兵卫与葫芦》采取倒叙的手法,开头便交代清兵卫放弃了对绘画的爱好,转而热衷葫芦了。这个开头与小说结尾遥相呼应,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C . 《孤独之旅》的作者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D . 《选举风波》是从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节选出来的。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

1、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三、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放鸭的经历,让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长大。为此八(2)班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1)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
(2)青春是多姿多彩的。她成为许多的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对象。同学们平时肯定收集了很多有关歌颂青春的名言。请你写出两个歌颂青春的名言。
(3)青春,也会遭遇挫折。假如你身边的一位朋友最近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对前途感到迷茫,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对人生失去了方向,很是苦恼。请你鼓励他战胜自我,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走出人生的低谷,你该如何表达?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节选)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

(1)选出在本选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 (1)
A . 对话描写 B . 肖像描写 C . 环境描写 D . 动作描写
(2)选出对本选段中中年闰土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他称“我”母亲为“老太太”,表现了他有意讨好“我”母亲。 B . 他称自己少年时的好友为“老爷”,说明了他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 C . 从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景况非常不好,他是当时下层人民形象的缩影。 D . 宏儿和水生就像当年的“我”和闰土一样,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3)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①“阿!闰土哥,——你来了?……”

②“老爷!……”

(4)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
(5)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壁”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1)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②我含

(2)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男生形象。
(4)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之前狗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田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线,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果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魂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

    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汽,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

    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

(选自2016年5月8日《文汇报》,作者舒飞廉,有删改)

(1)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妻子老家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就是“我”当年决心下堤修车的村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