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双基积累(共20小题)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平(hé)   外(fèn)     妖(ráo)   轻(róu) B . 成吉思(hàn)       今(zhāo)    然(yǎn)        密(mào) C . (chēng) 衣(gēng)    于(chán)       职(xùn) D . 生(mò) 接(qià)     风流人物(shǔ)   手(p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冰封 莽莽 滔滔 B . 蜡象 晴日 素裹 C . 竞折腰       文采 风骚 D . 天娇 大雕 风流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余莽莽 (只,无边无际的意思) B . 驰蜡象 (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C . 晴日 (等到) D . 稍逊风骚 (指风流倜傥)
4、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 . 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 , 风景异常美好。 C . 一代天骄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D . 银幕尽显风流人物 , 大爱铸就时代传奇——十八大献礼影片纵览。
5、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如果用“/”表示节奏的停顿或舒缓,判断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 . 欲/与天公试比/高 C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D . 数/风流人物
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下列对《沁园春·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B . “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上。 C . 描写群山、高原的两句话中诗人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方法。 D . 本词上片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8、《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 . 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 . 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 . 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 . 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9、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 . 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 . 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 . 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10、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 .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起下文的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11、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        顿失 tāo tāo      

江山多 jiāo          一代天 jiāo      

12、请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      

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分外妖娆:      

③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折腰:      

13、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注意:每项采用的修辞手法不只一种)。

①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4、仿照对偶例句,以物为话题,写出一个句子。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仿句:

15、填空

①选自      ,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            ,抒发了诗人对      ,与“      ”的豪情。

②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词有      ,是曲调的名称。词有词牌,“沁园春”是      ,“雪”是      


16、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                        。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17、根据原文填空。

①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②本词中写作者想像的句子是:      

③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            

④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以“                  ”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18、补全下面写雪的诗句。

①孤舟蓑笠翁,      。(柳宗元《江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③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⑤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别董大》)

19、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2)【活动设计】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3)【人物推介】根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请你推介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理由。

风流人物:      

理由:      

20、

实践探究体验。

虽然历史的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结合《沁园春·雪》上片内容,为大家描述你想像中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共1小题)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请你分别写出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你仔细品味上阕,分析作者在写景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并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题。(共1小题)

1、诗歌鉴赏。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雪》在结尾处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