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8小题)

1、马南邨,原名      ,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      

2、下列加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饰 zǎo    xiá      大而无dàng B . nàn    咀 jiǎo    味同蜡jué C . 碍 chì    劝jiè      字句kōu D . bǐ   粗 zāo     吹毛求
3、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 她的温声细语在耳边流淌,仿佛阳光穿透浓荫,撒下一地的色彩斑澜。 B . 让我们以志向为矛、以坚韧为弓,持之以恒地捶打命运这堵厚实冰冷的墙。 C . 读书可不求甚解,但不可潦草应付;可咬文嚼字,但不可吹毛求次。  D . 一阵暖风熏过,花儿们抖落一冬的沉闷,相互拥抱嘻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 . 从2014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 . 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 . 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5、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②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

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④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 . ①并列;②因果;③转折;④递进 B . ①递进;②假设;③递进;④因果 C . ①并列;②假设;③转折;④因果 D . ①递进;②因果;③递进;④转折
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 .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 . 伫立海边,他不仅望洋兴叹:“多美的大好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D .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7、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 . ②③⑤①④ B . ⑤②③①④ C . ⑤①③②④ D . ⑤④②③①
8、下列对文中所说陶渊明的读书态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求甚解”是一种好方法。 B . 读书要“会意”,就应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C . 要读懂经典著作,只有“好读书”才行。

二、能力提升(共12小题)

1、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微笑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微笑:

微笑:

2、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思而不学则殆。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便欣然忘食。

③作者有思路,       。

④敏而好学,      

3、《不求其解》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      ,作者自己的观点是:      

4、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5、“好读书”与“不求甚解”之间有何关系?

6、“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7、文中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

论点:      

论据:      

8、《不求其解》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

9、《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是怎样驳斥“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0、怎样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 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11、“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2、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三、课文阅读(共1小题)

1、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2)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四、拓展阅读(共1小题)

1、读书与人生

           ①书,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②谁能用读书来充实自己,谁就会十分聪明;就会站得高,看得开,走得远,行得顺;就更能经历伤痛,承受苦难,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就能更加幸福快乐并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③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它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当有人在悲叹人生苦短时,有的人却成就了永恒。

         ④如果空虚,请读书。至少你可以得到一条人生的格言,懂得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因为他们从未停止过攀援,即使滑下去后也会从头再来;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那是因为他们跌倒就躺下不愿意起来,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或者呻吟连连,怨天尤人

         ⑤如果寂寞,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寂寞的人大多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

         ⑥如果有闲,请读书。书会告诉你,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穹书会让你明白,奇迹虽然来自瞬间,但瞬间却是持之以恒这条线上的一个端点。

         ⑦如果苦闷,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他很快就拨开了黑暗,奔向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他能尽快地冲出迷茫;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他没有被卑下拖进泥淖。人世间往往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却全在乎自己。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⑧总之,读书能医愚,能治穷,能励志,能致远;读书能让人聪慧,让人学会怎样交友,怎样为人,怎样谈吐,怎样巧干,怎样活着才有味,怎样才能彰显人生光辉的价值…… (文章有删改)                                                      

(1)下面链接的材料中,与上文的主要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

(1)
A . 他(孙中山)平生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闲读几页书。——朱光潜《谈读书》 B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 C . 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佚名《理性的阅读》 D .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马南邮《不求甚解》
(2)段④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从段⑥中抄写一个同类写法的句子。

(3)请按照下面这个句式另外写一段话。(内容自选,不照抄上文,50字左右。)

 “如果……,请读书。书会告诉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