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
彷徨 接触 中庸 埋没
二、能力提升(共10小题)
①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②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③一抬脚就成功。
④事情在于人做。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 最重要的书是 四书 四书 的大《大学》里这样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 格物 和 致知 就是说 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
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
②最使找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彷徨:
③在环境激变的今天。
激变:
④新的知识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清谈:
自信不但是 ,而且 。
①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寻求新知识, 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②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①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②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③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领会)的。
三、课内阅读(共1小题)
四、拓展阅读(共1小题)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四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可容得下百川之流, ②听得进“敌对”意见。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D、表示讽刺的意思 E、表示否定的意思
① 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② 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③ 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