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 .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 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 .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 .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2、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来自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 风力侵蚀
B . 火山喷发
C . 地壳运动
D . 流水侵蚀
3、下列现象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是( )
①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③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④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 .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 .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 .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 . 风力侵蚀作用
B . 流水侵蚀作用
C . 流水搬运作用
D . 风力沉积作用
6、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 .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 变得起伏高低
C . 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 . 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7、下列地貌景观,属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 “U”形的冰川谷
B . 云南石林
C . 夏威夷群岛
D . 戈壁、荒漠
8、下列地点中,最可能发现活火山的是( )
A . 河流的发源地
B . 板块交界处
C . 海洋深处
D . 陆地与海洋交界处
9、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 )。
A . 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B . 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C . 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
D .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10、
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 流水
B . 风力
C . 生物
D . 冰川
11、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C .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 和 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2、地形变化 (1)内力作用:使地表的起伏 。(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 , , ,波浪,
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是使地表处于 。(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读下面三幅地表景观图,填空回答。
(1)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 。
(2)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 。
(3)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