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提高道德修养 单元测试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①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③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 ④我们期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①互相平等,互相信任 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③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④互相宽容,互相谅解
①孝敬父母的人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②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③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表现 ④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①乐乐听流行歌曲,爸爸说她没品位
②笑笑相中了一条裤子,妈妈认为裤子上有好几处都快“破” 来了,坚决不买
③陶陶周末跟同学约好了一起去郊外探险,妈妈说太危险了,坚决不让他出门
④晓云和爸爸一起分析这段时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①说话要和气 ②谈吐要文雅 ③言语要真诚 ④态度要圆滑
①只要你用真心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真心对待你 ②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③每个人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别人也会为自己考虑 ④要想得到别人的爱戴,就要首先爱自己,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大家 ②主动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③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主动承担起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 ④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心安理得地享受老师和同学们给予自己的帮助
①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②世界是由爱组成的,没有爱就没有世界
③人人都需要爱,我们要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④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①他的所做所为弘扬了诚实守信的美德 ②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这样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得不偿失 ④他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品德高尚
①没有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②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
③既违背了道德,又触犯了法律 ④缺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格
二、探究题(共3小题)
不久后,云南省教育厅就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成立三级组织机构,坚持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原则,精准识别对象,其中规定,评议认定不得要求申请认定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申请理由,这维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3月29日,重庆市松树桥中学在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中,设置了4个“诚信考场”, 以无人监考试点的方式,考验学生的诚信。高一(7)班杨治宇同学说:“考试中每个同学都在认真答题,我们要用诚信回应老师给予我们的信任,同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材料二:自2015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该法第25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七年级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道德与法治老师以此案例为基础,组织了一次“百善孝为先” 研讨会。
【真情表白】课堂上,道德与法治老师深情地说:“父母的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它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是人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是最真挚、最热烈、最慈祥、最长久的。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孝敬父母,但没有一个理由不爱他们……”
【行动指南】课堂上,张萌听着同学们发自肺腑地对父母的赞美,也动情地说:“我们中学生,在家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不能给父母以物质的回报,但可以付出同样的关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我们的爱意……”
【立身行动】下课前,道德与法治老师希望同学们以本次班会为契机,回家后做几件事能够充分体现“孝敬父母” 这一主题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