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发现金星的大气层中含有三氧化二碳(C2O3),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 . H2O2、N2O4 B . 石墨、氧气 C . H2SO4、HClO D . NaCl、Na2CO3
2、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导入少量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入少量石灰水.则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   )
A . ①不变浑浊,②变乳白色 B . ①变乳白色,②不变浑浊 C . ①变乳白色,②变乳白色 D . ①不变浑浊,②不变浑浊
3、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4、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 加热 B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 加入盐酸 D . 加入CaCl2溶液
5、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 B . 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 C .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6、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A . B . C . D .
7、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条件或浓度,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
A . 铜和硝酸反应 B .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 . 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D . 铁和与硫酸溶液反应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B . 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与22.4 L氮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C . 7.8gNa2O2所含的离子数为0.3NA D . 11.2LCl2完全溶于NaOH溶液,电子转移数为0.5 NA
9、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浓硫酸可干燥H2和CO,不可干燥 SO2和NH3

C

SO2是酸性氧化物

SO2可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D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和NH4HCO3均可用作氮肥和制取氨气

A . A B . B C . C D . D
10、下列事实能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的是(  )

①硫的沸点比氯气的高

②与金属单质反应,硫被还原为﹣2价,氯被还原为﹣1价

③铜与cl2反应生成CuCl2 , 与硫生成Cu2S

④将cl2通入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11、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  )
A .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 B . SO2通入石蕊试液中使之变红色 C . SO2通入氯水中使之褪色 D . SO2通入饱和H2S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 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3Fe3++2H2O+NO↑ B . 铜与浓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C . 氯化铵溶液和浓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加热:NH4++OH NH3•H2O D .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加热:NH4++OH NH3↑+H2O
1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Cu2+、Cl、OH B . K+、Ca2+、HCO3、OH C . Fe2+、H+、SO42、NO3 D . Na+、CO32、OH、K+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X溶液逐滴加入固体Y中,装置B的试管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X溶液

 固体Y

 Z溶液

 现象

 

 A

 稀硫酸

 亚硫酸氢钠

 品红试剂

 品红褪色

 B

 浓氨水

 CaO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C

 盐酸

 石灰石

 硅酸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D

 双氧水

 MnO2

 氢硫酸溶液

 产生浑浊

A . A B . B C . C D . D
16、下列各组反应中,硝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
A . C+HNO3 B . H2S+HNO3 C . Fe(OH)3+HNO3 D . Cu+HNO3
17、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 .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 .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 .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1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氮元素只被氧化 B . 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属于自然固氮 C . 其它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D .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19、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 B . 混合气体中含NO21.12 L C . 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 mol D . 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
20、向50mL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H2 B . 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5 mol•L﹣1 D . 参加反应铁粉的总质量m2=5.6 g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如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常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C,其化学方程式为:      ,干燥C常用      (填写试剂名称).
(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      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2、为研究浓硫酸的性质,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称取铁和碳固体混合物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取89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到干燥固体4.66g.据此推知气体Y 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2)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该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①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②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③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      .如果气体Y中含有H2 , 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3、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2)
A . Cl2 B . O2 C . CO2 D . 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      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