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二中教育总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 温度
B . 熔点
C . 沸点
D . 凝固点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3、一束光跟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是40°,则( )
A . 入射角为40°
B . 反射角为50°
C . 反射角为40°
D .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
4、以下估计数据都与人体有关,其中合理的是( )
A . 成人心跳频率为72Hz
B . 人耳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为20dB
C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D . 唱歌的频率可达到25000Hz
5、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 . 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 . 看电视时将音量调小一些
D . 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
6、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 . 立竿见影
B . 水中捞月
C . 三点一线
D . 一叶障目
7、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雾气”,形成“雾气”经过的物态变化是( )
A . 水先蒸发后凝固
B . 水先汽化后凝固
C . 水先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成小水滴
D . 先液化成小水滴,再汽化成水蒸气
8、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
A . 1次
B . 2次
C . 3次
D . 4次.
9、一个人行走经过一盏路灯,在走近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 . 逐渐变短
B . 逐渐变长
C . 先变短再变长
D . 先变长后变短
10、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个现象具有相同的物态变化( )
A . 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B . 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 . 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11、平面镜前有a、b、c、d四个发光点,人眼在P处,如下图所示,哪些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不能进入人眼:( )
A . a
B . b
C . c
D . d.
1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小明同学在表演二胡的时候,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隔壁的人也听出是二胡声,是根据声音的 来识别的.
2、温度计的原理是 ,0℃规定为 .
3、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 物质发光,遥控器属于 的应用.
4、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 和 的方法实现,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5、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图像中是晶体 (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 分钟,凝固需要不断 ,温度 ,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 ℃.
6、晶晶站在离自己1m远的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此时她离像 m,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 (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
8、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白色裤子,在蓝色灯追光灯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 色,裤子是 色.
9、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 .
10、为了让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电影银幕都是用非常粗糙的白布来制作的这是由于 和 的缘故.
三、作图题(共1小题)
1、 根据要求作图
(1)“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甲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用线标出).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图乙中ABC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如图丙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实验题(共5小题)
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手边有下列温度计可供选择:
A体温计;B家用寒暑表;C水银温度计(量程为-10℃~110℃);D酒精温度计(量程为-80℃~50℃)各一支.
(1)根据这个实验的要求,应选用哪支温度计?答: .
(2)小红为了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填“低”或“高”).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 ,水中的气泡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的声音要比水沸腾时的声音 .
(4)同学小李实验方法与步骤正确,但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其原因是 ,解决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2、某同学发现晾晒的衣服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他觉得这可能是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 并着手用实验来研究.前面划线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应该是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图中是用酒精灯对玻璃加热,玻璃上是水,这是研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这里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本学期所学物理实验中还有哪个也是用了这种研究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通过以上研究,同学明白理发时,为了让头发干得快,理发师一边用梳子梳,一边用电吹风吹热风的道理了,请你将原理写下来 .
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 像.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4)
A .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 .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 .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 .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4、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5、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静止后再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寒冬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室内一侧还是室外一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