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③易吸收水而潮解   ④有腐蚀性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③⑤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
2、进行科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碱性溶液      B .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 . 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 . 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3、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
A . 6 B . 8 C . 11 D . 14
4、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硫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一次性就能把它们区别开的试剂是(      )
A . 无色酚酞试液 B . 硝酸钙溶液 C . 氯化钡溶液 D . 紫色石蕊试液
5、小何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A . KOH B . CO(NH22 C . K2CO3 D .   Ca(H2PO42
6、小陈同学以“温瑞唐河水污染情况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较准确地测定温瑞唐河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
A . 紫色石蕊试液 B . 无色酚酞试液 C . pH试纸 D . 蓝色石蕊试液
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酿造米酒 B . 现榨果汁 C . 碾磨米粉 D . 溶解蔗糖
8、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 .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 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 . 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 . 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9、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久置,质量会减小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浓盐酸 C . 固体氢氧化钠 D . 固体氯化钠
10、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真丝围巾 B . 纯棉袜子 C . 不锈钢锅 D . 塑料水桶
11、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 . 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 .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 . 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 . 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12、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有下列应用: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作银色漆颜料⑤用明矾(含铝元素)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制易拉罐⑦用铝箔包装糖果和食品。其中应该加以控制的是(       )
A . ②③⑥⑦ B . ①②③⑤ C . ③⑤⑥⑦ D . ④⑤⑥⑦
13、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了有机物才有生命,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全部都是有机物 B .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含碳化合物一定属于有机物 C . 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炔 D . 自然界的一些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合成简单的有机物
14、往含有FeSO4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只有Cu B . 滤渣中一定有Fe C . 滤液中一定有FeSO4 D . 滤液中可能有CuSO4
15、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溶解;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⑤蒸发;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②①⑥③④⑦⑤ B . ②①③⑥⑦④⑤ C . ⑥②①③④⑤⑦ D . ②③①⑥④⑦⑤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      性。
(2)区别稀盐酸与稀硫酸可用       溶液。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2、酸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的饮料,已成为大众化的食品。
(1)酸奶是由新鲜全脂牛奶经乳酸发酵制得,此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过量饮用酸奶易导致胃酸过多,下列物质可治疗胃酸过多是有      。(写序号)

①NaOH  ②可食性碳酸钙  ③氢氧化铝乳液   ④NaCl

3、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      材料(填“有机合成”、“金属”或“无机非金属”);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4、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熟石灰;c.纯碱;d.食盐;e.烧碱,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e)填空。
(1)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剂的是      
(2)精制石油时用来中和过量酸的是      
(3)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4)使用较广的一种建筑材料是      
5、现有H+、OH-、NO3-、Fe3+四种离子,请写出它们可能组成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酸---      ;碱---      ;盐---      
6、温州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下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2)海水晒盐过程中,还能得到氯化镁(MgCl2)。工业上利用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获得镁和氯气(Cl2)。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要配置1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 食盐水,需氯化钠      千克。
7、苯甲酸钠(C7H5O2Na)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1)根据上述信息,向苯甲酸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显      色。
(2)苯甲酸钠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3)我国批准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同时规定了这些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量与

使用范围。但少数厂家违规使用食品防腐剂,影响了食品安全。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待

食品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小霞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小霞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      
(2)肥皂水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填序号)。 (3)
A . HCl、NaOH B . HCl、NaCl C . NaOH、NaCl D . H2O、NaCl
2、实验室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为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吴同学认为: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郑同学认为:气体X中不只含有CO2 , 还含有其他气体;  

【实验方案】

(1)小吴的探究:①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反应的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为      。实验结论: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2)小郑的探究: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X中还有      气体。
3、小栩把过量锌粒加入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度

逐渐加快,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随之

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栩设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

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某金属与同体积盐酸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表

盐酸溶液浓度

反应开始时酸

溶液的温度

反应开始到2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

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体积

5%

20℃

10 mL

60 mL

10%

20℃

19 mL

118 mL

15%

20℃

28 mL

175 mL

5%

35℃

28 mL

60 mL

10%

35℃

72 mL

118 mL

15%

35℃

103 mL

175 mL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影响金属和酸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有      
(2)可以通过比较      来确定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3)过量锌粒加入盐酸中,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而不是逐渐减慢。请分析原      
4、小郭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检验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会生成二氧化碳。A瓶中盛有NaOH溶液,B和D中都盛有澄清石灰水,C中有一棵鲜活的小树苗。

(1)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时C瓶必须要遮光处理的目的是      
(3)当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会生成二氧化碳。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的氢氧化钠固体,如何检验它是否已经部分变质?请写出具体的检验步骤及结论。
2、小聪同学为探究“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设计并进行了3次重复实验,结果如右表: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1)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保温瓶外,还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
(2)为了实验更加准确,小聪应如何处理实验获得的混合后温度?      
(3)由上表数据可知:Na2CO3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能否将实验物品由碳酸钠溶液改为Na2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来验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并说明理由?      
3、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样品的质量(克)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克)

1.76

3.52

4.4

m

问: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为了测定某种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组成,现取该黄铜样品碎屑100g,把4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Zn+H2SO4===H2↑+ZnSO4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7.5

67.5

(1)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g,其成分中含      物质。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是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5、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10.0g后,再加入73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NaH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有氯化钠溶质      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