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 )

A . 刘备 B . 诸葛亮 C . 曹操 D . 孙权
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 .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3、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

A . 城濮大战 B . 长平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赤壁之战
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长平之战
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 .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C . 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 D . 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
6、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

A . 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 . 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 .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 . 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7、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    )

A . 官渡之战后 B . 刘备称帝时 C . 曹丕称帝时 D . 孙权称帝时
8、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 . 黄岩岛 B . 钓鱼岛 C . 台湾岛 D . 海南岛
9、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10、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 孙权称王,国号吴

二、填表题(共3小题)

1、背景:      末期,      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      的措施,组织农业生产。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      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概况:200年,双方在      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屯粮,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      打下基础。

2、概况:208年,      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曹军与            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

意义:赤壁之战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在      称帝,国号魏。221年,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      年,      在建业称帝)。      的局面形成。

三国经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      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      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7年,北征乌桓,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该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在此之前他取得了哪次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他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为了实现诗中的“雄心壮志”他主动发起了哪次战役?最终结果如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曹操“以弱为强”打败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