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 . 沙漠
B . 水中
C . 陆地
D . 空中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 .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调节视野亮度要用到的部件是( )
A . 转换器和遮光器
B . 反光镜和遮光器
C . 通光孔和反光镜
D . 通光孔和遮光器
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 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5、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 . 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 . 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 . 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6、小明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可能位于下列哪一结构上( )
A . 反光镜
B . 目镜
C . 物镜
D . 装片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生物能生长
C .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 . 生物能呼吸
8、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 .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 .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 缺少生产者
C . 没有消费者
D . 分解者很少
10、用两组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一组是10×和10×,另一组是10×和25×,后者与前者相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 .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 .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 .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11、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展地球观测、空间地球系统科学、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脱离生物圈这个圈层后,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你认为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 )
A . 氧气、矿泉水、各种食品
B . 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
C . 宠物猫、电脑、光盘
D . 驱蚊器、盆花、照相机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能生长和繁殖
D . 能进行运动
13、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花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 环境能适应生物
14、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气体
D . 盐度
15、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同种生物之间( )
A . 有互助、有斗争
B . 无互助、无斗争
C . 只互助不斗争
D . 只斗争不互助
1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C .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
D .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1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个池塘
B . —块草地
C . 生物圈
D . 森林里所有的树
18、下列属于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 )
A . 水藻和细菌
B .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C . 鱼和蛇
D . 地衣和大豆
1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 .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 .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 .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
D .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20、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 . 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 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1、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 . 实验应该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
C .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D .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22、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下图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3、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为了进一步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 )
A . 右上方
B . 右下方
C . 左上方
D . 左下方
24、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A . 水和无机盐
B . 有机物
C . 维生素
D . 适宜的温度
25、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26、有一种白萝卜裸露在地上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
B .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空气
C .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D .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土
27、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4Kg。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 土壤中的有机物
C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 .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28、下图中甲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氧气”的实验装置,乙和丙是两个辅助装置。其中,能作为甲的对照装置说明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照条件的是( )
A . 乙
B . 丙
C . 乙和丙都可以
D . 乙和丙都不可以
29、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公式是 ( )
A .
B .
C .
D .




30、人们食用的甘薯块根俗称“地瓜”,它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
A . 甘薯根自己光合作用产生的
B . 甘薯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 . 甘薯根呼吸作用的产物
D . 甘薯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以通过大量浇水来显著提高产量。(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冬季在大棚里进行蔬菜生产,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来达到增产的目的。(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为提高产量,到了晴朗的中午,气温较高时,农民常把上部的塑料薄膜全部掀开,使之通风。通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氧气的含量。(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图中1是根尖的成熟区,上面有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5、当1区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6、土壤溶液中的水和无机盐被吸收进植物体内后,是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它器官中的。(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7、植物带土移栽主要是为了防止根尖散失水分。(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8、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后,如图①处理,经过几小时,去掉叶片上遮光纸片,在如图②中,把叶片放入盛有浓盐水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9、图③所示,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色,见光部分不变蓝色。(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10、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的不同,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在一定的 内,所有 与 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 、 、 、 。
3、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些因素包括阳光、 、 、 、 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每个生物都与它所处的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4、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 方面,还表现在 等各个方面。
5、无机盐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中,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 、 、 的无机盐。
6、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在 中把 和 制造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在这个过程里还放出 。
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 的关系。
(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四、探究题(共1小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他们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每个培养皿的棉花上面都均匀放置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该研究小组实验的目的是想同时探究 和 两个变量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若将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比较这两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 组和 组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